(P320-321)练习题 一、下列句子有无搭配不当的毛病?如果有,请予以改正并说明理由。 1.改正:中学(阶段)是青年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 理由:主宾搭配不当。 2.改正:近几年来文坛非常活跃,不仅小说、散文、诗歌的数量都显著地增加了,而且质量也都显著地提高了。 理由:主谓搭配顾此失彼。 3.改正:节日的公园呈现出一派欢乐、热闹的景象。/洋溢着……的气氛。 理由:动宾搭配不当。 4.改正:我们不但建造了许多工厂、学校和住宅,而且完成了人民大会堂和历史博物馆这样宏伟浩大的工程。 理由:动宾搭配不当。 5.改正:从事这种工作的人,他们的思想负担往往是沉重的,精神状态往往是低落的。 理由:主谓搭配不当。 6.改正:我们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锻炼,决不做温室的花朵,要做暴风雨中的雄鹰。 理由:定中搭配不当。 7.改正:这一研究成果,他们曾前后在去年的上海化学化工年会和全国结构化学学术会议上作过汇报,得到了好评。 理由:主谓搭配不当。 8.改正:这一看似可笑的举动,表达了她心中多少痛苦、孤寂和辛酸! 理由:主谓搭配不当。 9.改正:不仅这样,他们还把小岛建设得像花园一样美丽。 理由:述补搭配不当。 10.改正:在诗歌朗诵会上,她的感情表现得很丰富。 理由:述补搭配不当。 二、下列句子有无成分残缺的毛病?如果有,请予以改正并说明理由。 1.改正:这些事实使我们认识到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通过这些事实,我们认识到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 理由:主语残缺。 2.改正:鲁迅先生在斗争中创造的杂文,成了文学艺术中的奇葩。 理由:主语残缺。 3.改正:我们要为把我国建设成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 理由:缺谓语。 4.改正:他以最新的科研成果向科学大会献礼。 理由:缺谓语。 5.改正:叶老师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还是抓紧时间和同学们谈心。 理由:缺动词宾语。 6.改正:他说他要写出三部巨著来反映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以及我们所取得的成就。 理由:缺动词宾语。 7.改正:这是对全国人民进行学习科学、破除迷信教育的一次展览。 理由:缺动词宾语。 8.改正:在我穿上军装的时候,我就决心做一名祖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护航兵。 理由:缺介词宾语。 9.改正:大家的不同意见,主要集中在如何更彻底地改革陈规陋习这一问题上。 理由:缺宾语。 10.改正:这支古老遗民仍然保留着以钻木取火的方法获取火种照明和取暖的习惯。 理由:缺宾语。 三、下列句子有无成分多余的毛病?如果有,请予以改正并说明理由。 1.改正:我哥哥到深圳打工已经整整十年了。 理由:状语多余。 2.改正:一立方米的空气中最多可以包含水汽17.30克。 理由:动词多余。 3.改正:大家的关心使我一点儿也不想家。 理由:动词多余。 4.改正:母亲雪白的乳汁哺育着婴儿。 理由:中心语多余。 5.改正:我们要为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理由:中心语多余。 6.改正:这句话的后面,包含了多么丰富的潜台词啊。 理由:定语多余。 7.改正:鲁迅先生用毕生的精力一直不停息地战斗着。 理由:状语多余。 8.改正:翻开科学史的记录可以看到:从天体运动规律中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理由:中心语多余。 9.改正:我曾多次见过总理。总理和我亲切握手交谈的情景,经常在我眼前浮现。 理由:状语多余。 10.改正:经过一夜苦战,他已经累得直不起腰。 理由:中心语多余。 四、下列句子有无语序不当的毛病?如果有,请予以改正并说明理由。 1.改正:这次会议对引进外资问题广泛地交流了经验。 理由:定状错置。 2.改正:这次运动会共进行了69个项目的比赛。 理由:定心错位。 3.改正:故宫博物院最近展出了新出土的两千多年前的文物。 理由:多层定语语序混乱。 4.改正:这个问题,去年在这里热烈地讨论过。 理由:多层状语语序混乱。 5.改正:中国政府一贯认为和平谈判是解决边界问题的最好办法。 理由:多层定语语序混乱。 6.改正:我国万里长城驰名中外不是最近的事。 理由:定心错位。 7.改正:我平生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奇观,真是激动不已。 理由:多层状语语序混乱。 8.改正:树上的桃子被人采得差不多了,只剩下数得清的几颗小桃。 理由:多层定语语序混乱。 9.改正:我们和农民一起,参加了紧张的积肥劳动。 理由:多层定语语序混乱。 10.改正:纪昌就用牛尾毛把虱子挂在窗口上。 理由:多层状语语序混乱。 五、下列句子有无句式杂糅的毛病?如果有,请予以改正并说明理由。 1.改正:今天我们教《词的构成》,这篇基础知识短文的主要内容是合成词的结构方式。 理由:述宾短语“教《词的构成》(这篇基础知识短文)”和主谓短语“这篇基础知识短文的主要内容……”套叠。 2.不必改正。 3.改正:这届学术研讨会是由中文系召开的。 理由:“以中文系为主持单位”和“由中文系召开”套叠。 4.改正:有一次在攻击敌人重兵把守的山头时,他只身冲入敌阵,孤军作战,炸毁两个敌堡。 理由:“在……时”和“有一次……”套叠。 5.改正:小说《吕梁英雄传》的作者是马烽、西戎。 理由:“作者是马烽、西戎”和“是马烽、西戎合写的”套叠。 6.改正:我们就不得不敬佩关汉卿,他在七百多年前就在舞台上为我们创造了这样一个熠熠生辉的女性形象。 理由:动宾句式和主谓句杂糅,“敬佩”后不能带兼语。 7.改正:他是我们家中第一个对国家所受到的威胁加以严肃而清醒的思考,并毅然参军的人。 理由:名词短语和“的”字短语杂糅。 8.改正:我省是全国主要的侨乡之一,各条战线上有数以百计的归侨、侨眷,应当把他们广泛地动员起来,使他们在科教兴国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理由:句子前后牵连造成句式杂糅。 9.改正:我站在马路边,抬头看见建筑工人攀着脚手架非常敏捷地爬了上去。 理由:动宾句式和主谓句式杂糅,“看着”不能带兼语短语。 10.改正:今天学习的这则小故事,对我们还很有启发意义。 理由:主谓短语和介词短语杂糅。 六、下列句子中有无歧义的毛病?如果有,请予以改正并说明理由。 1.改正:昨天,我们科技小组的八个成员都参加了市里组织的竞赛。/昨天,我们八个科技小组的所有成员都参加了市里组织的竞赛。 理由:“八个科技小组的成员”有两种切分:“八个/科技小组的成员”或“八个科技小组的/成员”。 2.改正:出席座谈会的有我校各系学生代表和教师总共一百多人。/出席座谈会的有我校各系教师和一百多学生代表。/出席座谈会的有我校各系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总共一百多人。 理由:“教师和学生代表一百多人”有多种切分:“教师//和学生代表/一百多人”“教师/和学生代表//一百多人”“教师和学生//代表/一百多人”。 3.改正:大家不由得热烈鼓掌,欢迎慰问团微笑着走进会场。/大家不由得热烈鼓掌,望着慰问团,微笑着走进会场。 理由:有歧解:“微笑着”是指“慰问团”还是指“大家”,此外,“走进会场”是指“慰问团”还是指“大家”。 4.改正:每次她叫他过来吩咐他什么,他总是站在门口,从不进她的屋门。/每次她让他吩咐别人什么,他总是站在门口,从不进她的屋门。 理由:“她叫他吩咐什么”有歧解,一是她吩咐他,二是她叫他吩咐别人。 5.改正:为了进一步了解农村改革的情况,我在那里调查研究了一个星期之后,又走访了附近的几个村落,在那几个村落了解到的情况基本同我过去插队落户的大名村相同,变化也很大。/为了进一步了解农村改革的情况,我在那里调查研究了一个星期之后,又走访了附近的几个村落。在以上几个地方了解到的情况基本同我过去插队落户的大名村相同,变化也很大。 理由:“那里”所指不明,既可以指调查研究了一个星期的地方,也可以包括调查研究了一个星期的地方及其附近村落。 6.不必改正。 7.改正:这部散文集是一幅历史长卷,文章的写作前后历时四十五个春秋。/这部散文集是一幅历史长卷,文章内容涉及的年代前后是四十五个春秋。 理由:“文章写作年代”有歧解,一是文章写作所用的时间,二是文章内容所反映的历史时期。 8.改正:这部由广东电视台新录制的电视剧,将于明晚八点首播,电视剧进述的是一个动人的故事。/这部由广东电视台新录制的电视剧,将于明晚八点首播,电视剧里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理由:“电视剧里将给观众进述一个动人的故事”有歧解,一是电视剧本身是一个动人的故事,二是电视剧里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9.改正:校长、副校长和其他的学校领导出席了本届迎新大会。/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的领导出席了本届迎新大会。 理由:“其他学校领导”有两种切分:“其他/学校领导”和“其他学校/领导”。 10.改正:老人说,他的家在加利利地区的阿卡山下,那里有他的橄榄树、苹果树,那个地方真是美极了。/老人说,他的家在加利利地区的阿卡山下,那里有他的橄榄树、苹果树,那些树真是美极了。 理由:“真是美极了”由于缺主语而引起歧解。 七、下列复句有无毛病?如果有,请予以改正并说明理由。 1.改正:在这次扑灭森林大火的战斗中,武警战士和烈火搏斗了几个昼夜,最终保住了森林,战胜了烈火。 理由:“保住了森林,战胜了烈火”与前面分句是承接关系,不是并列关系。 2.改正:他不仅诚恳地接受了老师的批评,而且迅速端正了学习态度。 理由:递进复句的前后次序混乱。 3.改正:这个工厂,由于各项政策落实了,因此生产也搞上去了。 理由:因果复句的分句间次序混乱,逻辑关系颠倒。 4.改正:这种工艺品最近又改进了工艺流程,所以畅销海内外。 理由:因果复句的分句间次序混乱,逻辑关系颠倒。 5.改正:既然我们前一时期已经克服了学习上的一些困难,那么今后的困难同样也能克服。 理由:关联词语与分句的逻辑意义相悖,应该是推论性因果关系。 6.改正:尽管我们作了很多的思想工作,他还是想不通。 理由:关联词语与分句的逻辑意义相悖,应该是让步关系。 7.改正:只有增加投入,粮食生产才能稳步增长。 理由:关联词语与分句的逻辑意义相悖,且关联词语位置有误。 8.改正:新加坡的竹节虫,不仅体色几乎和竹子一样,而且体形在安静时完全像一根树枝。 理由:缺少相应的关联词语。 9.改正:一方面,农民向化肥厂提出合理的要求和建议,另一方面,化肥厂积极改进技术,提高质量,保证化肥的供应。 理由:并列复句主语不同时,主语一般应该在关联词语之前,关联词语位置有误。 10.改正:阿里不但发音准确清晰,而且笔译通顺流畅。 理由:递进复句的主语相同,则应该单独在关联词语之前,关联词语位置有误。 11.改正:北京虽然每年都举行科学技术展览会,但总有一大部分科技人员想参观而得不到机会。 理由:缺少相应的关联词语,以致转折复句关系不明。 12.改正:那时她心里只感到莫大的伤心;可是现在,不但巨大的痛苦在撕裂她,而且仇恨的烈火也在她心底里燃烧。 理由:语句的逻辑意义与关联词语所表达的关系意义不相符。 13.改正:北风在呼啸,大雨在哗哗地下,98次列车在奔驰前进。 理由:关联词语滥用。 14.改正:不管分析什么文章,只有掌握了这种分析方法,才能迎刃而解。 理由:关联词语与分句间的逻辑意义相悖。
思考题 一、我们如何凭借“语感”来识别病句?在语文实践中应该怎样识别病句? 可以利用我们对母语的敏感来分辨出句子中有毛病的地方。但光有语感的直觉还不行,还需要一定的语言知识来对错误的原因、修改的方法进行理性说明。在语文实践中,可以采取“语感判断→理性验证→理性说明”的方法来识别病句。 二、语言的规范与语言的发展是怎样的一种关系?代表语言发展方向而又突破语言现有规范的句子,算不算病句?为什么? 语言规范与语言发展是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没有发展,就没有进一步规范的必要;没有规范,语言不能健康发展。代表语言发展方向而又突破语言现有规范的句子不算病句,它们是语言的新兴形式,将来会取代旧形式而成为规范的语句。对一些新出现但不太符合规范的格式,可以先观察一段时间,而不要匆匆忙忙地下结论。例如“很女人”“清洁香港”。 三、语言不规范的病句跟言语不规范所造成的病句如何区别? 言语不规范造成的病句是言语行为中的失误造成的,这种失误往往由于外在因素,如紧张等引起,在一定的语境下会自行消除,也可以通过说话者自己“纠偏”来解决。但语言不规范是语言使用者缺乏一定的语言知识造成的,往往不能自行消除,而且不规范现象会重复出现。语言不规范造成的病句是规范工作的重点对象。 四、“贵宾们所到之处,受到热烈欢迎。”这是病句吗?为什么? 目前仍然有争议,一种观点认为是病句,受到欢迎的是贵宾本身而不是贵宾所到的地方,这是语序不当造成的,应改为“所到之处,贵宾们受到热烈欢迎”。另外一种观点认为不是病句,因为“所到之处”实际上是状语,仍然是贵宾们受到热烈欢迎,而汉语中地点状语前面没有“在”是很正常的。倾向第二种看法的人比较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