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习题与测试> 教材习题参考答案> 第五章语用
第六节语用效果与辞格
2012/6/11 9:53:32

第六节           P303-304

练习题

一、请指出下列句子使用了哪些辞格?各有什么修辞作用?

1.(1)拟人,给毫无生命的“事实”赋予人的特征,使句子的讽刺意味更为生动、深刻。(2)借喻,“一瓢冷水”比喻使人清醒的东西。

2.(1)移就,用“绿色”去修饰“声音”,似乎赋予声音一种色彩,从另外的意义讲,也是一种“通感”。(2)拟物,“绿叶仙姿”本不会发声,作者用了拟物手法,表现出了自然界的勃勃生机。(3)暗喻,“画”是……“无声的旋律”。

3.(1)明喻,增加了本体的美感。三个比喻的排比,强调了对美好事物的赞颂。(2)拟人,“婆娑起舞”的莲蓬,好像有了生命。

4.身份借代,用“革命党”借指革命党人,表现出一种揶揄的语气。

5.明喻,形象地描绘出了一些大眼睛的空洞和毫无神采。

6.明喻兼夸张,“像……一样”是比喻,而“灌了几千斤重的铅”则是夸张。

7.风趣反语,“怂恿”是贬词褒用,流露出对朋友们的帮助和建议的感激。

8.拟人,赋予秋天一种人格魅力。

9.拟人,把秋天比作一个人,并且用人称代词“你”来指称;间隔反复“哪一个”,更加突出了秋之美。

10.拟物,把择偶的外貌条件和内在条件分别比作电脑“硬件”和“软件”,生动传神。

11.反语,用“孝”来体现不孝,表达了一种尖刻的讽刺和强烈的谴责。

12.语义双关,表面上是吃冷饮全身凉爽,深层意义是被妻子的话拨了凉水。

13.“包袱”是暗喻,另外还有谐音双关,用“圣人、贤人”和“剩人、闲人”在社会地位上的极大差距来表现对现实的无奈和嘲笑。

14.讽刺反语,用“加冕”对被迫害者的遭遇反话正说,表现了说话者的深切同情。

15.回环:“白发苍苍”和“苍苍白发”,强化了对年岁的感慨。

16.反复兼排比:突出了需要的强烈程度,加强了语流的气势。

17.词语顶真:把年画逐渐推进到读者眼前,起着一种对景物的聚焦作用。

18.正对:前两句语句结构、音节、韵律呈现出一种整齐、和谐的美感。“人生”跟“旅程”构成暗喻。

19.反复、借喻:使语句气势磅礴,铿锵有力。把中国比作雄狮,突出了祖国复兴的巨大前景。

20. 对偶:前面四句构成两个正对,整齐的格式,错落的韵律,使牧民的生活显得更加美好。拟人:把蒙古包比作人一样“环湖周游”,表现出了“蒙古包”中的人们充满生机的生活。

21. 顶真:层层深入地揭示了中国现代化与教师的重要关系。

二、有人认为,下列文字中划线处使用了借代辞格,有人认为这里使用了借喻辞格,还有人认为使用了借代式借喻辞格,你认为哪一种说法正确?为什么?

文中第一个划线处用了借喻手法,因为我们可以用“还原”方法来证明这本来就是个比喻:这个包身工就像芦柴棒一样瘦,不是借代,因为所有的借代都无法还原为明喻。第二个划线处没有使用修辞。

三、有人认为下列材料中12两例使用了反语辞格,34两例使用了易色辞格,你认为这种划分有道理吗?为什么?

反语和易色都属于“倒反”辞格,即语面所说与实际含义相反。但反语侧重于整个词句概念义的对立和反向表达,易色侧重于词句色彩义的对立和反向理解。虽然有些学者把“反语”和“易色”通称为“反语”,但从其差异考虑,分立两种辞格也许更为妥当。根据材料的实际状况,我们认为,把1234分别归入反语和易色是有道理的。

四、请指出下列材料中各使用了哪些辞格?它们分别属于辞格综合运用的哪种类型?

1.第一句是暗喻,接着是反复,作后两句是回环,“人生也探索着我”是拟人。暗喻、反复、回环连用,回环和拟人是套用。

2.全句是顶真,“卧着”是拟人。顶真中套用拟人。

3.“诉说”是拟人,三个“美丽的……”构成排比兼反复。前后辞格属于连用。

4.四句“家是……”是排比兼比喻。

 

思考题

一、确立辞格的标准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

辞格是在言语行为中对语言规则或语用规则进行有效偏离而形成的具有特定表达价值的固定模式。辞格的确定有不同的标准,可以从形式和意义两方面出发,也可以从特定的效果出发,或从使用的语言单位例如语音、文字、词汇和句式等出发。

二、辞格在你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的作用明显吗?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辞格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在丰富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强化语言表达的形象性等方面起着明显的作用,善于适当的选用辞格往往给交际带来良好的效果。如幽默话语里往往选用夸张、双关等辞格。

 

    三、有人将“移就”中的“移情”归入“比拟”,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为什么?

不合适。虽然两者都有超常搭配,但在比拟中,是本体与拟词超常搭配,拟词描写本体,例如“含羞草是多么的胆小”;在移情中,却是修饰语与中心语超常搭配,是甲物的修饰语去描写另外的事物。例如“疯狂的黑夜”。

四、比喻和比拟都是通过心理联想实现的,因此,有人将比拟归入比喻,你同意吗?为什么?

    同意。因为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要有相似性,而比拟的本体和拟体之间没有相似性。此外,比喻至少要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都可以省略,例如“长城保护了我们,我们也要维护长城”,“长城”比喻中国人民解放军。而比拟的拟体一定不能出现,本体以及跟拟体有关的词语则必须出现,例如:“小溪(本体)在怒吼(跟拟体有关的词语)”,而拟体“猛兽”就没有出现。

四、确定辞格的操作手段有没有规律可循?你能尝试着总结一下吗?

可以从语言形式上以及语义表达两个方面试作分析总结。

五、你认为辞格研究和教学的意义在哪里?你能谈谈自己的想法吗?

    辞格研究和教学的意义主要可以从文学作品的欣赏以及日常写作两个方面来谈。

地址:浙江外国语学院 电话: 邮编:310012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五角星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