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习题与测试> 教材习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词汇
第六节词义系统参考答案
2012/6/11 9:12:43

第六节  词义系统(P152-153)

练习题
一、运用词义概括性的有关知识,试比较下面的释义哪一种更具有概括性。

“刺”的第一种释义中“尖的东西”外延包括第三种释义中“针或尖锐的东西”,内涵包含第二种释义中“用有尖的东西”,所以概括性更强。

“泛滥”的第二种释义指出了词的原义和引申义,概括性更强。
二、请以“黎明”“傍晚”为例,说说你对词义模糊性的理解。你还能够再举出几个类似的例子来吗?

词义的模糊性是指词的意义界限不清楚,这主要是由词义内涵的不确定性造成的。例如“黎明”是指“天快要亮或刚刚亮的时候”,这个词义内涵没有对时间段作精确的界定。“傍晚”也是如此,它是指“临近晚上的时候”,也具有模糊性。类似的例子还有“青年”、“老年”、“胖”、“瘦”等。

三、分析下列词的色彩义。
当道(贬义)    家父(雅色彩义)    大兵(俗色彩义、贬义)   
拙作(雅色彩义、自谦义)            犬子(雅色彩义、古语义、自谦义)

四、比较下面词语的释义,说明概念义发生了何种变化。

(1)不仅指出了“侧室”的引申义,而且指出了它的本义,这样,不仅使词义的概括更为全面,而且有助于引申义的理解。
(2)词义所指范围扩大,不仅仅局限于资本主义国家。

(3)随着新的社会现象的出现,“吃大户”词义发生了引申,产生了新的义项。

(4)现在人们对“礼教”的理解更加客观,政治、阶级意识不象以前那样强化,因而原有词义中涉及到阶级等的内容消失了。

五、按引申关系整理下列词的义项,然后标明序号。

身:①人、动物的躯体。→②物体的中部或主要部分。

→③生命。

→④自己;本身。⑥亲自、亲身。

→⑤人的品格和修养。

人事:①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②事理人情。

→③人的意识的对象。

④人力能做到的事。→⑤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

过:①在空间移动位置。→②经历;度过(某段时间或节假日)。

→③从一方转移到另一方。→④使经过(某种处理)。

                       →⑤用于动作的次数。

→⑥超出(某种界限)。→⑦超过某种限度的。→⑧过失;错误。

 

思考题

一、如何理解词义的概括性和具体性?词义的模糊性和明确性?

    词义既是概括的,又是具体的;既是模糊的,又是明确的。这是由词义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词义反映的是事物或现象的一般属性和本质属性,所以这种词义应该是概括的。例如“人”这个词,它的本义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这个意义概括了所有人的一般属性和本质属性,是概括义。但词义也有具体的一面,因为所谓的一般属性和本质属性都是从具体的东西中抽象归纳出来的;另外词一旦进入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其概括义就要转化为具体义。词义的模糊性,是指词义反映的事物边界不明。词义虽是对于事物的概括反映,但往往只是大体精确地反映了事物。因为有很多事物相互间的界限本来就不清楚,而人的认识也有模糊性的一面。例如“青年”、“老年”、“中年”的界限就难以截然划定。词义的精确性,是指词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的中心和典型是比较清楚的。例如我们不会怀疑20岁属于青年,80岁属于老年。


二、区分固定修辞义和临时语境义有时候会有一定的困难,你有什么比较好的办法吗?

可以尝试使用数据库统计的办法,根据出现的频率来确定。

三、建立“同族词”,比如“美”字族,有“美德、美观、美好、美丽、美满、美妙……”

和“健美、精美、审美、优美、赞美……”,在词义理解上有什么好处?

根据相同语素,可以找到这些词意义之间的共性,根据不同语素,可以找到这些词意义之间的差异,这样,就可以建立起语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有助于系统理解,整体、宏观的把握词义。
 
 

 

地址:浙江外国语学院 电话: 邮编:310012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五角星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