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节律(P68-P69) 练习题 一、按照普通话词语的轻重格式规律,正确地读一读下面的词和短语。(略) 二、读读下面的话语,按照上下文意思,用适当方式处理语句中的重音。(略) 三、结合口语语感读一读下面的短语,仔细体会重音落点有什么不同。(略) 四、读读下面的话语,体会语句语调的高低升降的变化。(略)
思考题 一、现代汉语的节律系统里所有起作用的语音形式有哪一些?能够区别语义与语言结构的有哪几种?举例说明。 节律是运用言语的节奏和语声变化规律正确体现语言结构关系、语义关系与逻辑关系的一种表达手段。每一种语言都有自身的节律规则系统。普通话里的声韵、声调、变调、轻声、儿化等都属于节律的组成部分。此外,还有停延、轻重、升降、快慢等也都属于节律形式。 能够区别语义与语言结构的常用的节律形式是重音、断连和句调升降。 在实际话语里,因语义、语法的需要,往往有些音节或词语读得重一些,有些读得轻一些,重读的音节就叫重音。重音一般都是重要语义的负载所在,如“小杨师傅”是同位短语,意为“师傅是小杨”;而“小杨师傅”是偏正短语,意为“小杨的师傅”。 断连是指语言单位之间的顿断分割与连延组合,它其实是语言结构关系的语音标志形式。断顿的有无或断顿位置的不同可以区别语义和语言结构,如“发现/敌人的哨兵”为动宾结构,“发现敌人的/哨兵”为偏正短语,两个短语意义不同。 句调升降主要指句调的音高变化。句调贯穿于整个句子的始终,但却突出地体现于句子的末尾。句末不同的标点实际上是不同语调的标示。不同的句调标志不同的语气,表示不同的句义。如“他不来了?↗”用升调表示征询;“他不来了。↘”用降调表示肯定。 二、语句重音有哪两种,各有什么特点?词重音与短语重音、语句重音之间是什么关系? 语句重音有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两种。语法重音又叫基本重音,它是在不受上下文或具体语境规定的情况下,由语言单位自身的结构关系、语义内涵所规定的重音。它能体现语言单位的结构关系与语义关系,比较有规律,也相对稳定。逻辑重音又叫强调重音,是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对需要凸显或特别强调的语义所施加的重音,也就是说,具体的交际语义指向什么,逻辑重音就凸显什么,所以它不像语法重音那样受相对固定的规律制约。相对于语法重音而言,它又称为临时重音。逻辑重音只能出现在语句中,不能出现在无独立表达功能的词与短语中。逻辑重音旨在强调,其重音的力度明显强于语法重音。 词重音是指双音节或多音节词的基本轻重格式。词的不同轻重读音格式主要依据词的结构形式与口语化程度,词的重读音直接落在构成词的相关语素(音节)上。短语由词构成,所以短语的重音要落在具体的词上;负担短语重音落点的具体词在体现该短语重音时,仍然要遵循该词基本的轻重读音格式。短语重音较为自然,只是在词重音的基础上稍加凸显,不宜读得过重。语句的语法重音与构成语句的基本成分或短语类型基本相同。语句的逻辑重音则是由具体上下文语义与特定的语境所规定的重音,不像语法重音那样受相对固定的规律制约。 三、举例说明顿断与连延节律的作用。 顿断与连延合称“断连”或“停连”,指语言单位之间的顿断分割与连延组合。作为一种节律形式,它主要出现在短语和句子中。它的作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区别语义。如:“太阳能/发电”和“太阳/能发电”;“韩国队/打败了日本队,取得了胜利”和“韩国队打败了,/日本队取得了胜利”都可根据断连的位置不同来区别语义;二是区别结构。如“咬死了/猎人的狗”和“咬死了猎人的/狗”,前者是动宾结构,后者是偏正结构。 四、疑问语气是否都是升调?为什么? 升调常表示征询、疑惑或反问等疑问语气。升调只可能出现于疑问句式中,但是疑问句不一定都是升调。如: 1.(温和而又礼貌地)杨老师是哪位? 2.(略带埋怨地)你怎么这么晚回来? 以上两句可以用升调,也可以用降调。原因有二:第一,两个句子中都已有疑问代词,不用升调也可以表示疑问;第二,当征询的语气强烈时用升调,当征询的语气不强烈,而且同时伴有陈述等其他语气时,可以用降调。 五、判断下列短语有无歧义。若有歧义,你在实际口语中是如何用节律手段加以区别的? 1.参观大厅 有歧义。可通过重音的落点位置来区别。“参观大厅”,述宾短语,强调地点。“参观大厅”,偏正短语,表示大厅的性质。 2.从一开始 有歧义。可通过变调、断连并用的方式来区别。“从一(yī)/开始”,偏正短语。“从/一(yì)开始”,介词短语。 3.爸爸和妈妈的朋友 有歧义。可通过断连的方式来区别。“爸爸和妈妈的/朋友”,偏正短语;“爸爸/和妈妈的朋友”,联合短语。 4.咬伤了猎人的狗 有歧义。可通过断连、重音并用的方式来区别。“咬伤了/猎人的狗”,述宾短语。“咬伤了猎人的/狗”,偏正短语。 5.别跑啰 有歧义。可通过重音、断连并用的方式来区别。“别/跑啰”,表示猜测,即猜测本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已经发生了。“别跑/啰”,表示阻止,意为“不要跑”。 6.累死了 有歧义。可通过重音、断连并用的方式来区别。“累/死了”表示“非常累”“累极了”;“累死/了”,表示因累而“死”,累的结果是“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