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习题与测试> 教材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语音
第一章第六节参考答案
2012/6/9 17:01:50

第六节  音位和音位归纳法(P55

练习题

一、什么是音位?音位和音素有什么不同?

音位是某一特定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音位和音素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音位和音素的区别:第一,划分角度不同,音位是从社会功能角度来划分的,音素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第二,音位能够区别意义,而音素则不一定区别意义。例如“班”和“宾”,由于充当韵腹的两个音素[ɑ]和[i]分别属于不同的音位/a/和/i/,所以能够区别意义;而“班”、“娃”、“老”、“燕”四个音节中充当韵腹的四个音素[a][A][ɑ]和[E],属于同一个音位/a/,就不能起到区别意义的作用。第三,音位是一般的抽象的,而音素则是个别的具体的。

二、什么是音位变体?音位变体有哪些类型?

同一个音位往往包含一些不同的音素,这些音素是该音位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形式,叫做音位变体。音位变体是音位的具体表现形式,音位是音位变体中归纳概括出来的语音单位的类别。音位和音位变体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音位变体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条件变体。受语音环境制约的音位变体叫做条件变体。例如/a/在普通话中有四个条件变体,分别是[a][A][ɑ]、[E]。[a]只出现韵尾[i]和[n]前面;[A] 只出现在无韵尾的场合;[ɑ]只出现在韵尾是[N]或[u]的前面;[E]只出现在高元音[i][y]和前鼻音韵尾[n]之间。

另一类是自由变体。不受语音环境制约,不同的变体可以在同样的环境里无条件地变读,叫做自由变体。例如汉语有些方言中,[n][l]可以任意变读,不区别意义,如四川话,“男”和“兰”同音,可以读[nan],也可以读[lan]

三、应该怎样归纳音位,试举例说明。

归纳音位的目的是要把语言里数目繁多的音素归并为一套有限的音位系统,其基本方法是通过替换对比,确定最小的对立体,看能否区别意义。例如:[A][i][u]是三个音素,它们出现在 [t  51 ]这个语音环境里,会形成 [tA51](大)、[ti51](第)和[tu51](度)这三个语音形式,从而产生意义的差别,这三个音素既是最小的对立体,又可以区别意义,因此它们分别属于/a//i//u/三个不同的音位。

四、归纳音位的基本原则有哪几条?请举例予以说明。

归并音位普遍采用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四条。

1. 对立原则。两个音素如果能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互相替换后产生意义的差别,那么这两个音素就是对立的。对立的音素必定属于两个音位。例如把普通话里的辅音[t]和[tÁ]分别放在[  i214]这个语音环境里,会形成两个语音形式[ti214](底)和[tÁi214](体),[t]和[tÁ]就形成音位对立,符合对立原则,属于两个不同的音位/t/和/tÁ/。

2. 互补原则。两个音素如果不能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而又呈现出互补分布状态,这两个音素就形成互补关系。形成互补关系的音素可以归纳成一个音位,用一个音位符号标写。例如普通话的[a]只出现在韵尾[i]和[n]前面;[A]只出现在无韵尾的场合;[ɑ]只出现在韵尾是[N]或[u]的前面;[E]只出现在高元音[i][y]和前鼻音韵尾[n]之间。四个音素是互补的,可以归纳成一个音位/a/,成为音位/a/的四个条件变体。

3. 音感差异原则。互补分布是把若干音素归并为一个音位的必要条件,不是充足条件。属于一个音位的各个变体在语音上还应该是近似的,至少本地人听起来比较近似,否则即使是互补关系也不能归并为一个音位。例如普通话里的辅音[k]只能出现在音节的开头充当声母,而辅音[N]只能出现在音节的末尾充当韵尾,两个音素不能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符合互补原则。但是两个音素音感差异较大,不能归入同一个音位。

4. 系统性原则。归纳音位还必须考虑归纳出来的全部音位是否系统整齐,简明经济。有时候归纳为一套音位还是两套音位,似乎都有道理,都符合对立互补原则,语音上也有一定的相似性,这时就主要考虑语音的系统性了。

五、举例说明/a//u///的主要音位变体及他们出现的条件。

/a/主要音位变体有[a][A][ɑ][E]

[a]出现在韵尾[i]和[n]前面,在韵母ɑn、ɑiuɑiuɑn中做主要元音,如“兰、麦、乖、缓”。

[A ]出现在无韵尾的场合,在韵母ɑ、iɑ、uɑ中做主要元音,如“麻、夏、挂”。

[ɑ]出现在辅音韵尾[N]或元音韵尾[u]的前面,在韵母ɑnɡ、iɑnɡ、uɑnɡ、ɑo iɑo中做主要元音,如“廊、响、汪、老、聊”。

[E]出现在高元音[i][y]和前鼻音韵尾[n]之间,在韵母iɑn、üɑn里做主要元音,如“剑、圆”。

/u/主要音位变体有[u][U][w][V]

[u]出现在辅音声母后面的单元音韵母u中,如“哭、普、度、竹、褥”。

[U]出现在ɑoiɑoouiou四个韵母中做韵尾,如“报、苗、周、就”。还出现在onɡ韵母中做主要元音。如“龙、工”。

[w]出现在合口呼韵母的零声母音节uɑ、uouɑiueiuɑnuenuɑnɡ中做韵头,如“挖、我、外、委、晚、闻、望”。也出现在u韵母的零声母音节,如“乌、无、午、物”。

[V]出现在辅音声母f 的后面,如“夫、幅、辅、副”。

//主要音位变体有[][«]

[]出现在e韵母中,如“饿、哥、遮”等。也出现在韵尾-nɡ前,充当enɡ、uenɡ韵母的主要原因,如“灯”、“翁”等字。

[«]出现在韵尾-n前,在enuen韵母中做主要元音,如“分、恩、温、滚”等。

 

思考题

一、[i][][]有人归纳为一个音位,有人归纳为三个音位,有人归纳为两个音位,这样的处理各有什么理由?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应该说,这三种处理各有理由。主张归纳为一个音位,是因为这三个音素不能出现在相同场合,符合互补原则,而且都是高元音,可以看作是同一音位的条件变体。主张归入三个音位,是因为这三个音素发音不同,音感差异较大,同时也起到了区别意义的作用。主张归纳为两个音位,主要偏重于一个舌面元音和两个舌尖元音的对立区别,舌面元音为一个音位,两个舌尖元音可以看作另一个音位。

二、零声母是不是一个辅音音位?为什么?

零声母不是一个辅音音位,它是指一个音节的开头没有辅音,而是一个韵母独立成为音节。如:“爱、鸥、俄、移、五、鱼”等。零声母音节在发音时,音节开头部分往往带有一点轻微的摩擦。这种摩擦音一般可以用半元音来描写,表示这个音节也有一个类似声母的成分。但是摩擦明显与否往往因人而异,而且也没有区别词义的作用,因此这种音节的声母,语音学里称为“零声母”,而不是辅音声母。

三、轻声能不能归纳成一个单独的调位?为什么?

汉语的音节都有固定的声调,但在说话时,有些音节失去原来的声调,变成一种又短又轻的调子,这就是轻声。轻声不是一个独立的调类,它只是词语规范所要求的的音变现象,那些轻读的音节,包括经常被轻读的音节,一般有它们原来的声调。如:

           头:头脑(阳平)——石头(轻声)

           子:分子(上声)——桌子(轻声)

四、为什么音位归纳会有多种可能性?

归纳音位涉及到好几项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往往不可能协调一致。比如符合互补原则,而语音却并不相似;对于音感差异的感知也存在一定的主观性。这样,各个学派,各个学者一方面可能对这些原则理解不同,另一方面,在具体处理时轻重把握也会有区别,这就造成了音位归纳的多种可能性。比如普通话里对/i/音位的处理。从研究角度看,应该允许音位归纳的多元性,当然从教学角度看意见一致比较方便
地址:浙江外国语学院 电话: 邮编:310012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五角星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