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课程资源> 电子教案
第五章-第五节 语用效果与辞格
2012/5/21 15:17:01

第五节 语用效果与辞格

                    第五节     语用效果与辞格
学习要点
     1
、了解常用辞格在话语交际中的作用及其分类。
     2
、能够分析具体话语中的辞格及辞格的综合用。

一、超常搭配的常用辞格
辞格——在言语行为中对语言规则或语用规则进行有效偏离而形成的具有特定表达价值的固定模式 。
    
(一)比喻
     
用与本体(甲)本质不同但有相似性的喻体(乙)来描写或说明本体,从而更形象、生动地表现喻体的特征或作用,这种辞格叫比喻。
(一)比喻
1
、比喻的构成要素:本体、喻体、喻词、相似点。 例如:
   
1)他的自尊心(本体)跟(喻词)弹簧(喻体)一样,谁碰一下,就蹦得很高。(相似点)
   
2)二月春风(本体)似(喻词)剪刀(喻体)。
2
、比喻的类型
     A
、明喻。直接明白地用喻体来描写或说明本体的比喻类型,形式上宛如仿佛一般等比喻词来联结本体和喻体。
    
典型结构式是:甲像乙。
例如:
     
这平铺、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宽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染些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
    B
、暗喻。直接将本体等同于喻体以描写或说明本体的比喻类型。常用成为成了等于等动词联结本体和喻体。
   
典型结构式是:甲是乙。
   
例如:
    (1)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2)
战士的勇敢成了她心中永远抹不去的丰碑。
    C
、借喻。不出现本体,也没有喻词,直接用喻体替代本体来进行描写或说明。
   
典型结构式为:乙(代替话语中没有出现的甲)
   
例如:
    (1)
夕阳映照下的西湖湖面上洒满了碎银,波光粼粼,熠熠生辉。
    (2)
这个鬼地方,一阴天,我心里就堵上个大疙瘩。
   
(二)比拟
    
运用联想,直接将本体当作拟体进行描写或陈述,从而体现表达者的喜爱或憎恨的情感态度,这种辞格叫比拟。
    1
、比拟的构成要素:本体,拟体、拟词
   
例如:
   
春天来了,百花,快乐地唱起了歌、跳起了舞
             (
本体)      (拟词)
2
、比拟的类型
     
根据比拟的本体和拟体的对应关系,可以分为两类:
      A
.拟人。将事物或现象当作人来描写或说明。例如:
   
1)小猫似乎在那儿自言自语:有好几天没有吃到鱼了。
   
2)真理总是悄悄地走进勇敢者的心间,向他昭示智慧的魔方。
B
.拟物。将人当作事物或将此物当作彼物来描写或说明。
例如:
   
1)尽管生活相当艰苦,老张还是繁殖出了满屋子的子孙来。
   
2)我的歌呵,你飞吧,飞到爱人的心中,去找你停泊的地。
(三)移就
1.
定义
   
描写事物或行为时,将本不能与甲搭配的词语直接嫁接过来修饰甲,与甲构成定心关系,但在语义上并不真正限制甲,而是限制与甲相关的人,这种辞格叫移就。例如:
     
然而悲惨的皱纹,却也从他的眉头和眼角出现了。
2.
种类
      A.
移情式。用人的情感活动的词语来描写事物或用物的属性来限制人的情感现象。例如:
   
1)看着丈夫手握着支无精打采的笔,半天没写一个字,萧雅知道他又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了。
  
2)多少年的相思只能寄托于频传的飞鸿,在孤寂中品尝这甜蜜的忧愁。
      B
.移觉式。将两种感觉交叉组合或将此物限制词修饰彼物。例如:
   
1)每想起儿时学堂生活,眼前便浮现出俞老先生从讲台上看我们的那辣辣的眼神来。
   
2)打王琳转学进我们班起,教室里每天都可听到她甜甜的声音。
(四)拈连
1
、定义
     
在完成一个常规陈述或描写后,违反词语的搭配习惯,将其中一个成分顺势与另一个本来不能搭配的词语进行嫁接式组合,从而产生两个相关联的陈述或描写结构,这样的辞格叫拈连。
例如:
    
新婚夫妇们在公园里种下了一株株合欢树,也种下了一个个美好的希望。
     2
、种类
     
从构成形式来看,拈连可以分为两类:
      A
.完整式。指在形式构成上,表层成分完整的拈连。例如:
   
1)夜晚,昏黄的灯下,母亲埋头为我缝补着远行的背囊。她缝上的是密密的针脚,不也缝进了母亲的深深祝福吗?
   
2)天寒热泪冻成冰,冻不住心头的爱和憎。
    B
.缺省式。指由于语境等的补充,虽缺少事实支配的对象,而直接出现超常搭配的拈连,但这个对象还是可以联想出来。例如:
   
1)这架飞机该有多大的重量啊!它载着全国人民的希望,载着我们国家的命运!
   
2)我只好静静地,静静地坐在这里,用针线牵引出我心底的思念。
(五)夸张
    1
、定义
       
故意超出事物或行为等在范围、数量、程度等方面的逻辑极限,从而表达出强烈喜悦、悲伤、惊愕等情感,这种辞格叫夸张。例如:
      
他家的地真肥,肥得筷子插下去都能发芽。
     2
、种类
      
根据对事实的违反情态,夸张可以分为两类:
       A
.扩大夸张。故意突破事物、行为在范围、程度等方面的属性,并往大、高、强等方面去描述。例如:
   
1)别哭了,就是你哭出一太平洋的泪来,也唤不回他要走的决心。
   
2)他哥哥你可惹不得,力气大得给座山都能把它扛起来扔了。
    B
.缩小夸张。故意违反事物、行为在范围、程度等方面的属性,并往小、低、弱等方面去描述。例如:
  
1)他呀,胆子小得很,连树叶掉下来都怕把自己砸死了。
  
2)小军很贪玩,语文、算术在他心中,只占芝麻绿豆般的地位。
(六)双关
1
、定义
     
在特定的语境中,利用相应的语言条件,故意使一个语言单位具有表层深层两层意义,表层意义是通过词或句直接表达的,而深层意义是实际要表达的意义,则是通过特定语境因素间接实现的,这种辞格叫双关。例如:
             
孔夫子搬家——尽是书
2
、种类
     
根据双关点的特征,双关可以分为三类:
      A
.谐音式。利用词语的同音或近音关系,使某个词语关涉两个意义。例如:
     
我看你是贾家姑娘嫁贾家,贾门贾氏,明明是熊蛋包,还要往自己脸上贴金。
      B.
语义式。利用词语或句子的多义性,使某个词语或句子关涉两个意义。例如:
   
北大荒使他联想到了开拓初期的美国西域。一下吉普车,在迎接他的人们面前,专家滑了一跤,爬起来后,他情不自禁地扬臂大呼:朋友们,我是为你们的北大荒而倾倒的!
    C.
对象式。利用交际者之间的角色关系,借特殊的话题并使其关涉两层意义。多用于讽刺、揶揄甚至漫骂,因此,对象双关即平时所说的指桑骂槐。例如:
      
院子里,强英在喂猪。
      
水莲和仁芳哼着歌子回到家里。
      
强英白了她们一眼,挖一勺猪食骂一句:死东西,哼呀哼的,看把你自在的!
      
两头猪抢食吃,她用勺子敲黑猪,骂道:再叫你这张嘴称霸道!又用勺子敲白猪,骂道:
       “
再叫你大白眼耍心眼!”……
     
仁芳忍无可忍,又从堂屋跑到院子,怒气冲冲地质问强英:大嫂,你骂谁?
     
强英头一扬:骂兔子骂猪骂畜生!你心惊什么?
     
仁芳:有意见公开提,指桑骂槐我不爱听!
(七)反语
1
、定义
   
故意违反表义的一般规律,使实际表达的意义与词句字面意义正好相反,以达到讽刺或风趣幽默的效果,这样的辞格叫反语。例如:
  
至于男盗和女娼,那是非但无害,而且有益:男盗——可以多刮几层地皮,女娼——可以多弄几个裙带官儿的位置。
    2
、种类
   
根据反语的功能,可以分为两类:
    A
.讽刺反语。指为实现强烈的批评、抨击等目的而运用的反语。例如:
    
当三个女子从容的地转碾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精心动魄的伟大啊!中国军队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B
.风趣反语。指为达到风趣、幽默等轻松愉快效果而运用的反语。例如:
   
1)你这个死丫头,工资有多少呀?一下子给妈妈买这么多东西!
   
2)你呀,可会挑好日子了,这么大的风雨还赶过来,船万一出了事怎么办?
(八)借代
1
、定义
     
用与所描写的对象有直接关联的事物来指称描写对象,以突出对象的区别性特征,从而使表达简练并富于变化,这种辞格叫借代。例如:
         
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吗?
2
、种类
    
根据代体与本体的关系,借代主要有以下六种常见的类型:
      A
.特征借代。用与本体有关的特征指称本体。例如:
    
门卫说:两天前,老王家来了一个光头青年,昨天傍晚,我看见光头急冲冲地背包走了。
      B
.成分借代。用本体的构成成分指称本体。例如:
     
为了两国尽早恢复外交关系,北京和华盛顿都秘密地有了惊人的举动。
       C
、地名借代。用与本体(多为商品)相关的地名指称本体。例如:
     
平时他最喜欢喝的茶是杭州的龙井
      D
、作者借代。用作者的姓名指称他的作品。例如:
     
虽然时代不同了,但现在再读鲁迅,仍然不时会让我们背脊上惊出细细的汗来。
      E
、品牌借代。用商品的品牌指称商品,多见于广告。      例如:
     
在国产汽车中,红旗的信誉资产评估价高达三十八亿元人民币。
      F
、材料借代。用本体的构成材料指称本体。例如:
     
现在生活好了,酒也高档了起来,但高粱还是老头子最喜欢的。
二、特殊标志的常用辞格
(一)对偶
    1
、定义
   
将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的两个句子(或短语)并举,以获得表达形式上的对称效果,这种辞格叫对偶。如: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分类
 
根据内容上的特点,可以把对偶分为三类:
  A
、正对。上下两句的内容含有相互补充、强调的关系。如:
   
种牡丹者得花,种蒺藜者得刺,这是应该的,我毫无怨言。 
  B
、反对。上下句的内容含有相反、相对的关系。如: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C
.串对。上下句的内容含有时间、因果等逻辑关系,又称流水对。如:
   
1)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2)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二)排比
    1
、定义
   
用三个以上字数大体相等、结构相似、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表达相关意义,以增强语言气势等表达效果,这种辞格叫排比。如: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力量。
      2
、分类
     
根据构成单位之间的内容关系,排比可以分为两类:
      A
.平排。排比的构成单位之间在内容上具有并列平铺的关系。例如:
    
松树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它只是一味地无忧无虑地生长。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
      B
.递排。排比的构成单位之间在内容上具有逐层递进的关系。例如:
    
1)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2)难道我不爱我的祖国?不爱我的故乡?不爱我的生我养我的家?
(三)顶真
    1
、定义
     
用前一个句子的结尾部分作后一个句子的开头,使相邻的两个句子头尾蝉联,以取得环环相扣、表意紧凑的效果,这种辞格叫顶真。也称顶针、联珠。    
     
顶真的结构式是:甲++……
    
例如: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生平;慰生平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
    2
、分类
   
根据顶真的材料,可以分为两类: 
      A
.词语顶真。以词语为单位构成的顶真。例如:
   
1)中国南方有一座美丽的城市,城市的名字叫杭州,杭州城里有个秀美的西湖,西湖——那是一个留下了多少美好传说的地方。
   
2)创作离不开灵感,灵感来自于生活的积累,生活的积累又决定于对创作的态度。
     B
.句子顶真。以句子为单位构成的顶真。例如:
    
山岗伏下身躯,村庄已经沉睡。战士站在山头,雨点滴着钢盔。 雨点滴着钢盔, 仿佛把心儿敲扣。眼光穿过云雾,望见熟悉的窗口。望见熟悉的窗口,闪着灯火的光辉。爱人正凝眸沉思,数着檐头的滴水。数着檐头的滴水,想着闪亮的钢盔。在这风雨的深夜,战士在边疆守卫。
(四)回环
1
、定义
     
将前一个句子或句子的一部分的组成成分次序颠倒,形成第二个句子,使前后两个句子结构循环往复,以体现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这种辞格叫回环。  
     
回环的结构式是:甲++甲。
例: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长相知,才能不相疑;不相疑,才能长想知。 
2
、分类
    
根据回环构成形式的特征,可以分为两类:
     A
.严式。指语序颠倒、构成成分基本不变的回环。   
例如:
   
1)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艺术的生命之源,正是在人民中间。
   
2)窗外的明月缺了又圆,圆了又缺。她的枕巾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女儿默默地在心中呼喊着,呼喊着爸爸的早日归来。
     B
、宽式。指语序颠倒、构成回环的主要成分不完全相同或中间穿插其他成分的回环。例如:
   
1)往日不见,一日就好象三年;今日不见,三年却如同一日。
   
2)远远的街灯明了,好象是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象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五)反复
1
、定义
     
故意使用同一个词语或句子等语言单位两次以上,以强调、突出相关内容,加强语气,增加表达感染力,这种辞格叫反复。  例如:
   
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也近了。
2
、分类
   
根据反复构成特点,可以分为两类:
A
、连续反复。对同一个单位进行不间断地反复使用。
   
例如:
    (1)
滚、滚、滚!你这个忘恩负义的东西!
    (2)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
      
全国武装的兄弟们,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B.
间隔反复。让某些词或句子有间隔地反复使用。例如:
     
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阻断铁路,追炸客车,捕禁官吏,枪毙人民,他们不惊诧;中国国民党统治下的连年内战,空前水灾,卖儿救穷,砍头示众,秘密杀戮,电刑逼供,他们不惊诧。在学生的情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
三、辞格的综合运用
   
在实际语言表达中,辞格可以单独运用,而更为常见的是综合使用。辞格的综合运用,一般说来,可以有连用、兼用和套用三种情形。
   
(一)辞格的连用
   
在一句话内,一个或几个辞格并列连续性地出现,这种综合运用的情形叫辞格的连用。它可以分为两类:
      1
.同格连用。同一个辞格接连地出现,共同描述一个对象。例如:  
    
1)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的,轻轻的,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花飘零在水面上。  
   
2)此外的锦帆十里,殿脚三千,后土祠琼花万朵,玉钩斜青冢双行,计算起来,扬州的古迹,名区,以及山水佳丽的地方,总要有三年零六个月才逛得遍。
    2
.异格连用。不同的辞格并列地连续出现,描写一个共同的话题。例如:
    
父亲变了。几十年的辛苦劳作使他脸上的皱纹像黄土高原的纵横沟壑,注满了岁月的艰难;世态的炎凉又让他本就拘谨的嘴合得更紧了,仿佛已有几个世纪也未曾吐过一个字儿。
(二)辞格的兼用
   
一句话同时运用了两种辞格,这两种辞格就像一张纸的两面一样难以分开,这种现象叫辞格的兼用。例如:
   
1)黄河,你千百年来坚韧地浇灌着华北大地,养育着华夏子孙,就如一位慈祥、坚韧的伟大母亲护养着她生养的儿女!
   
2)此时,积压在心底的仇恨,就像沉埋在地下几千年的火山一样喷发出来,一泻千里,势不可挡。
(三)辞格的套用
   
一个较长的句子,在一个辞格中又包孕着一个或多个其他辞格,这种现象叫辞格的套用。例如:
    
1)史学家是凸面镜,汇集无数的光线,凝结起来,制造一个实的焦点;史剧家是凹面镜,汇集无数的光线,扩展出去,制造一个虚的焦点。
    
2)激情,你是灵感的火花,你是创作的动力,你又是爱情的试金石!

思考和练习
一、请指出下列句子使用了那些辞格?有什么修辞作用? 
      1
、最后是事实跑出来,给这些空谈家一瓢冷水,证明他们不过是一些贪便宜,想少费力气多得收成的空谈主义者。 
      2
、日本著名画家魁夷先生的一张画……提名是绿色的声音,它不是瀑布的声音,而是重重叠叠的绿叶仙姿发出的无声的旋律。 
      3
、那沉甸甸的稻谷,象一垄金黄的珍珠,炸蕾吐絮的棉田,象一厢厢雪白的珍珠,婆娑起舞的莲蓬,却又象一盘盘的珍珠。
      4
、只有一件可怕的事是另有几个不好的革命党夹在里边捣乱。第二天便动手剪辫子。 
      5
、她眼睛并不大,可是灵活温柔,反衬得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像政治家的大话,大而无当。 
      6
、刚下岗的日子里,人疏懒得很,腿脚像灌了几千斤重的铅一样,哪里也不想去。 
      7
、第二年,我在同学们和朋友的怂恿下参加了考试,成绩名列全县第三。
 
二、请指出下列句子,在修辞格的运用上存在哪些不妥之处? 
      1
.浏河港的早晨是一天中最美丽的。千里长江来到这里,仿佛变成了一个温情脉脉的姑娘,在崇明岛的岸边轻轻掠过,汩汩入海。 
      2
.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 
      3
.三里湾的群众干劲大得很,一声令下,他们能把地球举起来扔到银河里去。
三、有人认为下列材料中(1)、(2)两例使用了反语辞格,(3)、(4)两例使用了易色辞格,你认为这种划分有道理吗?为什么? 
      1
、高雅的人说,白话鄙俚浅陋,不值得识者一哂之者也。
      2
、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页,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3
、总之,活人代替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4
、又是一大新生事物,十一级干部回家扫地

地址:浙江外国语学院 电话: 邮编:310012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五角星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