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课程资源> 电子教案
第四章-第一节 现代汉语语法概述
2012/5/21 15:14:47

第一节 现代汉语语法概述

第一节  语法概说

[教学时间]2课时
[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现代汉语语法概念、语法的性质和语法单位。
[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几个概念:语法、语法系统、语法单位
难点——语法概念的主观性和客观性,语法的三大性质以及语法四级单位的区别与联系。
[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教学,母语语法教学以启发为主。

一、学习语法的意义
学习语法的目的就在于避免我们的不经意的语言行为中出现不规范的影响表意的成分。

二、什么是语法
有两种含义:(一)语法规律:客观存在的语言结构规则。
                        
(二)语法学:研究语言结构规律的科学。
     
语法规律并不是在书上才能找到,它存在于人们的话语当中。任何语言都有自己的语法规律,使用某种语言的人必须遵守它的语法,但大都是不自觉的。
     
这点可以从儿童学习语言的方式求证——习得(听与说的结合)
        
  
                          
饭饭  
        
         吃 苹果         V+N--动宾结构的典型格式  

                                         (语法学)

                 

      词与词组合成短语,必须符合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语法功能上能搭配(盐在血液循环中起着重要地位为动宾搭配不当);二是词的意义上有关联,即可以放在一起,这体现了搭配中词对词语义上的选择性(吃书不能成立,同样地,喝饭也不行,的宾语应具备[液体]这样的义素)

  三、语法系统
     
语法结构本身是一种系统,语法学亦是一种系统或称之为体系。通常所谓系统,都包括两层意思:(一)它不是单一的东西,而是由许多较小的单位组成的。(二)这些单位不是孤立的,它们互相依存,处在一定的关系之中。比如消化系统,由口腔、食管、胃、肠等组成,它们互相配合,完成消化食物和吸收养料的任务。
     
而语法结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的复杂性表现在单位以及关系复杂上边。大体说来,语法系统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语法单位:四级——语素、词、短语、句子
     
(二)单位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语素——---------句子(P4
                     
短语
       
(静态的备用单位)  (动态的使用单位)
     
(三)系统中单位组织规则
      
1:读轻声的与别的语素组合成词时只能出现在后面,桌子、帽子、房子扣子、摊子、瘸子瘦子、矮子、胖子无论前一语素是名词性的、动词性的还是形容词性的,大都构成名词。
      
2甲队战胜了乙队可以说成甲队战败了乙队。但前者可以简化为甲队战胜了,后者却不能说成甲队战败了。这是因为用战胜造句,主动者(施事)必须出现,被动者(受事)可出现或不出现。用战败造句,恰好相反。
       
语法体系包括客观语法体系(也叫语法的自然系统:客观唯一但永远不得而尽)和主观语法体系(也叫语法的表述系统:由于研究方法、角度和占有的材料不尽相同而形成各种流派)。
       
教学语法系统属于语法的表述系统。建国以来,在学校通用的教学语法系统是1956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制定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19817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在哈尔滨组织了一次全国语法和语法教学讨论会,提出一些修改意见。19841月公布了〈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目前高校中文系本科语法体系主要参照〈提要〉来表述汉语语法规则。

  四、语法的性质
 
(一)抽象性(概括性)
     
语法规律不是指个别的、具体的句子的结构格式,而是从许多具体句子中抽象出来的规则。根据特定的规则,可造出不计其数的合格的语句。
我吃饭/你拿书/他扫地:主谓宾
*
不石头*不中国*不书*丽水
不人不鬼
名词不能受的修饰(对举出现的熟语除外)。
重叠问题:
 
1走走、看看、想想;研究研究、讨论讨论、商量商量
              ——v
重叠的一般规律(单音节为AA式,双音节为ABAB式)
     “
红红、弯弯、直直;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明明白白
              ——A
重叠的一般规律(单为AA,双为AABB
      
2可接在双音节的指人名词后,表示不计数量的多数,如工人们、教师们、演员们,但一般不接在单音节名词后,官们、兵们、父们、母们不太说。少数儿化音节例外,哥儿们、娘儿们——名词接上了,前边就不能加表具体数量的词,如三个同学们、五位同志们。造句也有一定的限制,比如可以作主语,却很少用作宾语,孩子们从操场走过来了,不说从操场走过来了同学们
(二)递归性(生成性)
指某种语法规则在句法结构里可以重复使用,不断进行同功能单位替换。
 
张华生了个儿子。
隔壁的张华生了个儿子。
隔壁的张华生了个漂亮儿子。
昨天隔壁的张华生了个漂亮儿子。
昨天隔壁老王家的张华生了个漂亮儿子。
昨天隔壁的老王家的张华生了个大眼睛的漂亮儿子。
昨天隔壁的老王家的张华生了个大眼睛的十斤重的漂亮儿子。
再如:
木头桌子/餐厅的木头桌子/我扛来的餐厅的木头桌子……
从理论上讲,运用递归原理进行替换可以无限地操作下去,句法结构也因此由简单变得复杂,从而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三)稳固性(语汇>语音>语法)
3000
年前:帝不令雨。(甲骨文)
2000
年前:朽木不可雕也。(《论语》)
1000
年前:卿读《尔雅》不熟。(刘义庆《世说新语》)
600
年前:这香梅好不会干事也。(《关汉卿戏曲集》)
200
年前:大哥哥今日不在家么?(《红楼梦》)
今天:我不认识他。
+++
也发生变化:子不我思(《诗经》)
 
(四)民族性
    
西语多形态变化,如名词的格,动词的时态,形容词的级,汉语少有。
同一语言下的不同方言,也具有不同的语法规则。
你先走/You go first/你去起/你行先

  四、语法学习 
     
其最终目的是指导语言实践。为此,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由不自觉到自觉
      
掌握母语,对每个人来说并不困难,然而要对母语的语法结构有个科学的认识,就须通过学习,把不自觉的知识转化为自觉的。关键要在实践中运用学到的知识,反复思考,加深理解,达到自觉掌握的目的。即,要善于发现规律。例如VA重叠的一般规律。又如N一般不受副词修饰,而受形容词修饰,构成偏正短语。
      
在语言实践中,既要重视一般规律,又不要忽视特殊现象。语言本身是活的、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在运用当中,必然会有超出一般规律之外的情况存在。
      
1:双音节V重叠的一般规律为ABAB,形容词为AABB,但它们都有其他的重叠方式,如:      摇摇晃晃、指指点点、缝缝补补(动词——AABB
           
雪白雪白、滚圆滚圆、笔直笔直(形容词——ABAB
      
其关键在于双音节词本身语素之间结合的紧密程度。
      
2N一般不受副词修饰,不说不天空、非常大地但以下句子却成立:
               a
、今天才星期三。               f、他总喜欢把自己弄得不人不鬼的。
               b
、明天就中秋节了。           g、管他老人不老人。
               c
、他已经四十岁了。
               d
、都大学生了,还哭鼻子。 
               e
、最里头那间是我的。 
         a——e
的成立条件是:口语当中,用来说明时间、年龄、发展经历的状况和方位性质明显的名词。fg后面省略了,可看作判断句的变形。
(二)培养区别能力
       
语法上的区别有两种,一为名称术语上的区别(如短语词组非谓形容词区别词),一为语言事实的区别。虽然这两种区别密切相关,但毕竟不是一回事。例:
               a
、书在箱子里。——已知”--定指
               b
、箱子里有书。——未知--不定指
               c
、箱子里是书。——未知--全部、充满
           
从术语看,a是主语,bc是宾语。c、当中是书有人认为是动宾谓语,有人认为是合成谓语,这是语法系统上的差异。从语言事实来区别:(见例后)
       
学习语法,重要的是了解语言事实的区别,名称术语固然要懂,但千万不能在这上边纠缠。
      
关于学习的意义,最重要的一点,对于当代的大学生,学会了汉语语法,在学习其他语语言时,还可以自觉地进行对照和比较,从而有效地、较快地学好一门外语。还有,学会了分析语法的方法,对训练自己科学的思维方式也是大有裨益的。 

五、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一)缺乏丰富的形态变化
       
汉语中,形态变化的现象是存在的,但是很少。有的词类虽然具有某种形态上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不是所有的同类词都具有,也不是所有的场合都通用。例如:
        1
.双音节动词的重叠方式一般是ABAB,如:商量商量、照顾照顾;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方式一般是AABB,如:干干净净、舒舒服服。但是,不是所有的双音节动词和形容词都具有ABABAABB的重叠方式。如:动词担心”“喜爱,不能说成担心担心”“喜爱喜爱;形容词美丽”“聪明,也不能说成美美丽丽”“聪聪明明
       2
可以表示复数,但是它太缺乏普遍性。他们是工人。其中他们虽然是复数,却不能说成他们是工人们
       3
.汉语的动词不随人称、性、数、时的变化而变化。如:”——“我是学生。”“你是学生”“我们是学生”“他们是学生。无论第一、第二、第三人称,还是单数或复数,对动词没有任何影响。
       4
.汉语的动词、代词等也不随句中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如:研究”——“研究语言”“研究正在进行”“注重研究”“研究的方向。无论研究在句中做主语、谓语、宾语,还是修饰限制词语,都没有词形上的变化。
        5
.再如:”——“我吃饭”“他来看我”“我朋友,无论是主格、宾格,还是所有格的意义,都没有词形上的变化。
(二)词序和虚词是最重要的语法手段
由于汉语形态变化不发达、不普遍,形成词序和虚词在汉语中特有的地位。
1
.词序不同,表达的意义就不同。如:我喜欢他”“他喜欢我不很好”“很不好
2
.用不用虚词和用不同的虚词,意思也完全不同。如:看书”“看的书我把他摔倒了”“我被他摔倒了
(三)同一词类可以充当多种句子成分
星期天到了(主语)/今天星期天(谓语)/昨天是星期天(宾语)/星期天上午有点冷(定语)/我们星期天去爬山(状语)
(四)量词十分丰富
1
.不同的事物配有不同的量词(一头牛/一匹马/一只鸡/一条鱼);
2
.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情景中有不同的量词(一口水/一碗水/一挑水/一摊水)。
(五)单双音节对组词造句也有相当的影响。如:进行学习可以说,进行学却不行;美丽富饶的宝岛可以说,美、富的宝岛一般却不能说。

四、语法单位和句子成分
1
.语法单位:语素(……)、词(……)、短语(……)、句子(……)。
2
.句型(……)和句类(……
3
.句子成分
句子成分分析采用两种方法:
符号法(句子成分分析法、中心词分析法)和直接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
符号法:
主语(部分)
谓语(部分)
       
主语
动语+宾语
定语+主语中心
状语+谓语中心+补语+定语+宾语中心
(全体)同学
[]〈完〉了(语法)作业
层次分析法:
全体同学都做完了语法作业。
六、 语法规范
1
.共同语语法规范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语法的规范,由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的一般用例表现出来。
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主要指有重大影响的著名作家的代表性作品(鲁、老、郭、毛)。
现代典范的白话文著作的全部用例-方言和个人的特有成分=共同语语法规范
2
.失误语法现象
失误语法现象是指个人的、偶发性的,不合语法规范的现象。有失误语法现象的句子叫做病句。例如:
*
在这次考察中,使我们增长了见识。
*
教室被打扫的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但是,约定俗成的说法,即使不合逻辑,也是符合语法规范的:
壶开了/他喜欢吃核桃
差点没摔倒=差点摔倒/好热闹=好不热闹/打败了=打胜了/了得=了不得=不得了/得了=了得
客观事理(逻辑)与群众习惯相比,群众习惯更具有权威性。这一点,在语法单位的语义搭配上表现得最为明显:
高兴=愉快(我很高兴=我很愉快/我怀着高兴.愉快的心情读了你的来信)
但是,我们在一起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夜晚”*高兴
你别高兴得太早了”*愉快
美丽=漂亮
美丽的山河/这一仗打得真漂亮

地址:浙江外国语学院 电话: 邮编:310012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五角星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