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节 复句类型
第十二节 复句
@学习要点
1、了解复句和单句的区别
2、掌握复句的性质和特点,关联词语和语序的作用以及意合法。
3、熟悉复句分为四个类别的依据,以及十个基本类型的特点。
一、复句的定义
(1)我们爱祖国爱人民爱和平。
(2)我们爱祖国,我们爱人民,我们爱和平。
(3)如果明天下大雪,我们就是大学生。
(4)如果明天下大雪,我们就去打雪仗。
(5)他获得了一等奖学金这件事使在读的许多同学很 受鼓舞。
(6)我获得了一等奖学金,他也获得了一等奖学金。
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密切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分句所构成的语言单位。
二、复句的其他结构特点
1、从分句的结构形式看,构成复句的分句可以是主谓结构也 可以是非主谓结构。例:
(1)因为他||是世界闻名的政治家,所以我们||要下半旗纪 念他。 (主谓句/主谓句)
(2)有一幅漫画,画的||是一位跋涉在群山之间的旅人。 (非主谓句/主谓句)
(3)天气||暖和,下着小雨。
(主谓句/非主谓句)
(4)蓝天,远树,金黄色的麦浪。
(非主谓句/非主谓句)
2、从主语的异同看,如果有主语,各分句的主语可以相同,也 可以不同。相同的主语常常只出现一个,其余的被省略;但为了达 到强调的效果,有时,相同主语也会重复出现。例:
①你一来,他就走了。(主语不同)
②他是我的一个本家,(我)应该叫他五叔,(他)是一个身体 壮实的老人。(主语不同)
③金字塔从夜色里透出来,( )背衬着暗蓝色的天空,( )显 得庄严肃穆。(主语相同)
④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 (主语相同)
3、从分句意义关系的表达看,分句之间的意义关系,往往使用 关联词语(包括连词、副词、某些独立成分)来表达,这种方法 称为“关联法”;不用关联词语而完全依靠语序和前后分句的语 义制约来表达的就称为“意合法”。例:
①李小松不但诚恳地接受了批评,还坚决地改正了错误。 (关联法)
②他一方面要努力学习,另一方面又要照顾年幼的妹妹。 (关联法)
③她开了门,走进屋去。 (意合法)
④她走进屋去,开了门。 (意合法)
二、复句的类型
►复句的分类一般是着眼于意义的。按照分句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并且借助于分句次序、关联词语等外在形式,现代汉语的复句类型主要可分为以下十种。
并列复句
连贯复句
选择复句
递进复句
复句 转折复句
让步复句
补充复句
目的复句
条件复句
因果复句
(一)并列复句
1、并列复句的特点及其分类
A.特点——前行分句提出一件事情作为“标本”,后续分句则 相应提出与之在意义上并存、平行或对立的事情,往往同时说明 或描写几件事情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
前行分句 + 后续分句
标事 并事
例:
①知识是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 (说明两个事物)
②友谊是人生的调味品,又是人生的止痛药。 (阐述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B.分类
并举关系的并列复句——前后分句表示的几件事 情或几个方面并存对举关系的并列复句——前后分句表示两种情况 或两件事情的对比、对立。
并举关系
① 外面下着小雨,咖啡屋里很冷清。
②她美,她年轻,她要强,她勤俭。
③日本既不是火药的故乡,也不是火箭的故乡。
对举关系
④衡量人的尺度,不在职位的高下,而在成就的大小。
⑤他不是歌迷,而是球迷。 ⑥谦虚人常思己过,骄傲人只议人非。
2、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语
既A,也(又)B 又(也)A,又(也)B
并 合用 有时A,有时B 一方面A,(另、又)方面B
一边A,一边B 一会儿A,一会儿B
举 单用 也 又 还 同时 同样 另外
对 合用 不是A,而是B 是A,不是B
举 单用 而 而是
作业:
分析下面并列复句属于哪种语义类型
(1)新员工希望老员工“指导”,而不是“指指点点”。
(2)上面所说的那些,一方面是由于幼稚而来,另一方面 也是由于责任心不足而来。
(3)外面下着小雨,咖啡屋里很冷清。
(4)人的明智并非与经验成正比,而是与经验的吸收力成正比。
(5)绿既是美的标志,又是科学、富足的标志。
(二)连贯复句
1、连贯复句的特点
①她打开了柜子上的锁,拿出了衣服。 (主语相同)
②汽车鸣了两声喇叭,门就自动地开了。 (主语不同)
构成连贯复句的几个分句,前行分句首先陈述一种情况,后续分句 随后陈述接着发生的另一种情况,分句之间是一种“先事——后 事”的关系。即:
前行分句 + 后续分句 先事 后事
2、表示连贯关系的关联词语
合用
首先(起先)A,然后(后来)B
刚A,就B
单用
就 便 才 又 再 于是 然后 后来 接着 跟着 继而 终于
3、连贯复句和并列复句的区别
(1)分句间的内在联系不同并列复句分句之间的关系是并行的,成雁行式排列;连贯复 句分句之间的关系是先后有序的,成鱼贯式排列。
(2)各分句位置的灵活性不同
并列复句各分句一般可变换次序,连贯复句各分 句一般不能变换次序。例:
①警察迅速掏出手枪,那女人尖叫了一声。 ②那女人尖叫了一声,警察迅速掏出手枪。 比较:
外面下着小雨,咖啡屋里很冷清。
咖啡屋里很冷清,外面下着小雨。
(三)选择复句
1.选择复句的特点 构成选择复句的几个分句,分别说出几个待选项,分句与分句之间是“选事——选事”的关系。
前行分句 + 后续分句
↓ ↓
选事 选事
例:
①你是去南京呢,还是去上海? ②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
(1)任选式:选择余地较大,或此或彼。例:
①你平时是拨号上网呢?还是用宽带网?
②你要么去南京,要么去上海,要么就回来。
③那些年轻的女人,或早早当上了新娘,或新娘的婚纱频频 披挂不断。
(2)限选式:选择余地较小,非此即彼。例:
①不是在沉默中爆发,就是在沉默中灭亡。
②要么被困难吓倒,要么把困难克服。
(3)“先舍后取式”与“先取后舍式”的转换与差异:
①与其把工作推给别人,不如我自己多做些。
宁可我自己多做些,也不把工作推给别人。 ②与其束手就擒,不如背水一战。
宁可背水一战,也不束手就擒。
一般说来,“先舍后取”的句子,语气比较委婉;
“先取后舍”的句子,语气比较坚定。
练习:判断下面几个句子的复句类型
(1)他不是老实,是愚蠢。
(2)他不是去南京,就是去北京。
(3)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张三。
(四)递进复句
1、递进复句的特点 构成递进复句的几个分句,前行分句提出一种情况,后续分句以此为基准,在数量、程度、范围、时间、功能或者其他方面更推进一层,分句之间构成“基事——递事”的关系。
前行分句 + 后续分句
↓ ↓
基事 递事
(1)大别山区不但矿产很丰富,而且自然景色很美。
(2)黄金不只是一种名贵的金属,也是一种不需要翻译的万能语言。
(3)他不认识我,甚至连我的名字都不知道。
2、递进复句的分类
A.根据各分句意义和形式上的特点,递进复句可分为以下几类:
(1)正向递进——基事分句和递事分句都表示肯定。这种关系常用“不但……而且……”格式 。例:
①现在隔开法不仅得到普遍采用,而且有了新的发展和创造。
②大别山区不但矿产很丰富,而且自然景色很美。
(2)逆向递进——基事分句和递事分句都表示否定。这种关系常用“不但不(没)……而且不(没……)”格式。 例:
①他不但不认识我,而且连我的名字都不知道。
②他不但复试没有入围,甚至连初试的线都没有上。
(3)反向递进——基事分句表示否定,递事分句表示肯定,递事分句从肯定的方面把基事分句的意思推进一层。这种关系 常用“不但不……反而(反倒)……”格式。例:
①你这样说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影响团结。
②那些乞丐不但不害怕巡警抓,反倒希望被他们抓起来混两顿包饭吃。
B.根据递事分句的推进的层次,可分为单项递进和多项递进两类:
单项递进——基事分句+递事分句
多项递进——基事分句 + 递事分句1+递事分句2。例:
①来这家大型超市购物的不仅有当地的家庭主妇,而且有附近街区的居民。(单项递进)
②来这家大型超市购物的不仅有当地的家庭主妇,而且有附近街区的居民,甚至京津地区也有驱车前来采购的。(多项递进)
C.根据递事分句的推进方式,又可分为一般推进和让步推进两类:
(1)让步推进——基事分句用让步方式提出一种情况,递事分句在此基础上把基事分句推进一层。这种关系常用“尚且……,何况/更不必……”格式表示。即:
基事分句 + 后续分句
↓
让步形式
例:
①流血尚且不惜,何况流这点汗呢?
②见面尚且怕,更不必说向他提意见了。
3、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
合用
不但(不仅、不只、不光)A,而且(还、也、又、更)B
不但(不但不、非但没)A,反而(反倒还、相反还、偏偏还)B
尚且A,何况(更不用说、还)B
别说(慢说、不要说)A,连(就是)B
单用
而且 并且 甚至 更 还 甚至于
尚且 何况 况且 反而
(五)转折复句
1.转折复句的特点: 前行分句先承认某种客观存在的事实作为前提(在语义上有轻微 的姑且让步的意思),后续分句不是根据前行分句的语义按照常 态趋势发展,而是转到跟前行分句常态语义趋势相反或相对的方面去了。
前行分句 + 后续分句
↓ ↓
事实让步 转折
①他虽然是个心很硬的人,但已被巧珍的感情深深的感动了。
②母亲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2、转折复句的分类 根据转折程度的深浅,转折复句一般可分为以下两种:
(1)重转句——后续分句同前行分句的常态语义趋势之间有明显的相反相对的关系。表达时使用成对的关联词语显示这种对立,有的还在后续分句中同时使用“但是”和“却”来强化这 种相反或相对的关系。
①虽然明知去了要吃苦,可她却偏要迎着苦头去。
②虽然二诸葛说千合适万合适,小二黑却不认帐。
(2)轻转句——后续分句同前行分句常态语义趋势相反相对的程度浅一些,或者表达时不打算突出强调这种相反相对的关 系。表达时一般只在前句或后句使用表示转折义的关联词语。
①兄弟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只是(不过)为人率直罢了。
②钱有的是,但是不能乱用。
③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④尽管有八辆大卡车,我看今天下午拉不完。
(六)让步复句
1、让步复句的特点: 前行分句先提出一种假设的事实,并姑且退让一步承认这个假设 的真实性,后续分句不是沿着这个假设情况的常态语义趋势说下去,而是转到跟它相反相对的方面去。分句之间是“假设让步— —转折”的关系。即:
前行分句 + 后续分句
↓ ↓
假设让步 转折
①即使你海誓山盟,我也不会答应你。
②哪怕“黑客”们个个神通广大,也无法进入这样的网站。
2、让步复句常用的关联词语
(七)补充复句
1、补充复句的特点: 在补充复句中,前行分句说出一个主要意思,后续分句对这个意思进行追补、解说。分句之间构成“主事——补事”的关系。
前行分句 + 后续分句
↓ ↓
主事 补事
① 大家给他起了个外号,叫“铁疙瘩”。 ② 人是很难认识自己的,正如眼睛看不见眼睛一样。
③ 咱们家有项家规:生气不超过五分钟。
2、补充复句的分类
(1)补句式——后续分句对前行分句全句的意思予以追补解。
①顷刻之间,所有的文档都被病毒破坏了,这是他始料未及的。
②对自己,学而不厌,对别人,诲人不倦,我们应该取这种态度。
(2)补词式——后续分句对前行分句中某个词语的意思予以追补解说。
①他昨天买了一台新电脑,联想的。
②调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走马观花,一种是下马观花。
(八)因果复句
1、因果复句的特点 在因果复句中,前行分句说出原因,后续分句说出由此产生的结果。
前行分句 + 后续分句
↓ ↓
原因 结果
①由于他是中文系毕业,所以与我这个爬格子的人有许多共同语言。
② 院子里大概是起了风,梨树的枝桠在不停地晃动。
(2)推论因果式——重在根据已知推知未知。
①既然产品质量又好又适用,就一定畅销。 (由因推果式)
②既然畅销,产品质量就一定又好又适用。 (由果推因式)
3、因果复句常用的关联词语
(九)条件复句
1、条件复句的特点 在条件复句中,前行分句说出某种条件,后续分句说出该条件得到的结果。
2、条件复句的分类
1.假设条件句
①如果不互相尊重,爱也难以持久。
(假设条件+结果)
②你临时有事的话,可以打个电话来。
(假设条件+行为措施)
2.特定条件句:
(1)充足条件句——前行分句说出的是充足条件,满足了这个条 件,就会产生后续分句说出的结果,但也不排斥其他条件。代表格式是“只要A,就B”。
①只要有新药物出现,就会产生新的细菌变种。 ②只要进入县城,你就会看到那个高高的铁塔。
(2)必要条件句——前行分句说出的是必要条件,不满足这个条 件,就不会产生后续分句说出的结果。代表格式是“只有A,才 B” 。
①只有年满十八周岁,才有选举权。 ②只有向还没有开辟的领域进军,才能创造出新的天地。
3.周遍条件句——前行分句使用具有周遍意义的形式提出某个范围内的所有条件,后续分句说出这个范围内的所有情况都只有一个结果。 代表格式是“无论(不管、任凭)……都(也、总)……”
①不管他信不信,事实总是事实。
②国无论大小,都各有长处和短处。
(十)目的复句
1、目的复句的特点:
在目的复句中,一个分句说出目的,另一个分句说出为达到这一 目的而发生的行为事件。分句与分句之间是“目的——行为”的 关系。
2、目的复句常用的关联词语
作业:指出下列复句的类型
1.流行音乐是时尚流行的文化,必须由年轻人去做。
2.1953年,德国一家拉链公司首次推出了用塑料制作的的拉 链,从而大大降低了拉链的生产成本。
3.宁损失100万,也不失一人才。
4.谁泄漏消息,谁负法律责任。
5.营业大厅里,数百人盯着行情显示屏,上面时刻显示着上海 和深圳股市交易价格的变化。
6.精神固然离不开物质,但精神的力量
可以使有限的物质发挥 最大的潜能。
7.她忘记了说感谢的话,只是一个劲地傻笑。
8.不是一位中学老师自告奋勇送我回家,我会迷失在香山植物 园里。
9.连他这样的高手都解决不了,何况你呢?
10.他的祖国则因为他玷污了国家的名誉将他除名,于是他成 了一个没有国籍的人。
11.西班牙港并非是西班牙的港口城市,而是加勒比海岛国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首都。
12.秘书长是联合国的首席行政长官,也是联合国秘书处的最高领导。
13.来客也不少,有送行的,有拿东西的,也有看热闹的。
三、复句和单句的区别
(一)看结构——单句由句子成分层层套合而成,各成分之间存 在主谓、动宾、偏正等结构关系;复句由分句组合而成,各分句之间不存在结构上的套合关系,只存在逻辑语义关系。
①夜,皎洁的月光。
②我清楚地懂得,即使我不去他们也是会去的。
③战略退却,是劣势军队处在优势军队进攻面前,因为顾到不能迅速地破其进攻,为了保存军力,待机破敌,而采取的一个有计划的战略步骤。
(二)看前一分句关联词语所关涉成分的语法类别 ——一般 说来,如这一关联词语所关涉的是名词性词语或介词短语,整个句子就是单句;如这一关联词语所关涉的是谓词性词语,整 个句子就是复句。 例:
①只有他,才能忘却心中的不快。
②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坚持到底。
③只有你去请他,他才会来。
④哪怕天大的事,他也可以不管。
(三)看语音停顿 ——一般说来,如果表示停顿的标点符号 的前后成分之间有结构关系,这就是单句中的停顿(句内停顿);否则,就是复句中分句间停顿(句间停顿)。
①事实无可争辩地证明:他的理论是正确的。
②他的理论是正确的,事实已经无可争辩地证明了这一点。
③我做的事,我自己负责。
④这是我做的事,我自己负责。
另外,还要注意根据语音停顿去区分并列复句与联合短语 作谓语的单句以及连贯复句和连谓短语作谓语的单句的区别。
⑤我们爱祖国爱人民爱和平。(联合短语作谓语的单句)
⑥我们爱祖国,爱人民,爱和平。
(并列复句)
⑦他走过去,关上门。(连贯复句) ⑧他走过去关上门。(连谓短语作谓语的单句)
思考和练习:
一、判断下面的句子是单句还是复句,并说明理由。
1.当国旗升旗的时候,我从一个山村孩子纯真的敬礼里,看 到中国深远处的伟力和韧性。
2.她用秤称了一下书稿,十二斤半。
3.无论怎样普通、微小的花朵,都是构成美的部分。
4.跛足歌手弹着古朴斑驳的竖琴朝他走来。
5.他刚出生不久父亲便去世了。
6.他这个人呀,就是不听老人的话。
7.才说了几句,他就睡着了。
8.对你,对我,他都不太信任。
9.他这是对你说,不是对我说。
10.为了弟弟,我们都作出了极大的牺牲。
11.为了迎接总统的到来,我们里里外外打扫了一遍。
12.她走过去关上门。
13.她走过去,关上门。
14.不但全体学生,而且所有的教师都喜欢看这部电影。
15.这地方不但风景优美,而且空气新鲜。
16.墙上挂着两张地图,一张是世界地图,一张是中国地图。
17.墙上挂的两张地图,一张是世界地图,一张是中国地图。
二、下面两个例句有争议,你认为是单句还是复句,为什么?
1. 他用牙刷刷刷这边牙齿,刷刷那边牙齿。 2.我们希望你们马上过来,一起参加讨论。
四、多重复句
(一)单重复句与多重复句
单重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在一个层次上组合而成的复句。
多重复句——三个或三个以上分句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层次组合而成的复句。
并列 并列 并列
① 她美,∣她年轻,∣她要强,∣她勤俭。
(单重复句)
因果
②科学是人对自然的真理性的认识,‖
并列
重理论;∣技术则是人改造自然的手段,
因果
‖重应用。
(二)多重复句的分析原则与分析步骤 1.多重复句分析的基本原则:形式与意义相结合的原则
形式——主要指关联词语和分句之间的语序。
意义——主要指复句所表述的整体内容、分句之间的关系意 义、说话人的主观意义、语境意义等。
2.多重复句分析的基本步骤
第一,总观全句,确定分句界限,在每个分句的开头标明数码。(分句界,标数码)
①我赞美白杨树,②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③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少的质朴,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
第二,根据关联词语、语序以及分句之间的意义联系,确定分句两两之间的关系。(依关联,定关系)
①(所以)我赞美白杨树,②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③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少的质朴, 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
第三,根据分句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确定复句的内部层次,并标明每一层次的关系类型。 (划层次,标类型)
①(所以)我赞美白杨树,∣ ②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③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少的质朴,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
→②冒险偷渡者依然不绝,③而且十有八九是偷渡成功的,封锁虽严。
→③而且十有八九是偷渡成功的,①封锁虽严,②冒险偷渡者依然不绝。
显然,第一种换位可以成立,第二种换位难以理解。可见,前 一种切分应该是正确的。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多重复句,无论用语义验证法还是用换位 法来检验,两种切分都是可以成立的。这些复句往往属于“多切分”结构。
①为了改进工作,②我们必须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③即使有些意见不正确。
①倘是咬人之狗,②我觉得都在可打之列,③无论它在暗上或在水中。
以上两例分析成“①∣②‖③”或“①‖②∣③”都可以。
(四)多重复句实例分析
1、我们无论认识什么事物,都必须全面地去看,不但要看到 它的正面,而且要看到它的反面,否则,就不能有比较完全和 正确的认识。
2、尽管古代的一些作家,并不完全是唯物主义者,但是他们 既然是现实主义者,他们思想中就不能不具有唯物主义的成 分,因而他们能够从艺术描写中反映出一定的客观真理。
解答: 1、 条件 解说 ①我们无论认识什么事物,||②都必
解说
须全面地去看,|||③不但要看到它的正面,
递进 条件
||||④而且要看到它的反面,∣⑤否则,就不
能有比较完 全和正确的认识。
2、 ①尽管古代的一些作家,并不完全是唯物
转折
主义者,∣②但是他 们既然是现实主义者,
因果 |||③他们思想中就不能不具有唯物主义的成 因果
分|| ④因而他们能够从艺术描写中反映出一定的客观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