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课程资源> 电子教案
第四章-第九节 歧义现象分析
2012/5/21 15:11:32

第九节 歧义现象分析
第九节 歧义现象分析
@
学习要点
1.
了解汉语歧义格式的基本类型
2.
重点是由于句法结构层次,关系不同以及语义指向,语义关系不同而引起的歧义
3.
能够运用语音,词汇,句法等方法对歧义结构进行分化.
,什么是歧义现象
1:
男人离开了女人就不能活.
男人离开了,女人就不能活.
男人离开了女人,就不能活.
2:
相信的是傻瓜.
傻瓜相信.
相信傻瓜.
歧义现象——是指一个语言片段可以作两种或两种以上语义理解的语言现象._
歧义类型_
歧义现象分析 歧义格式_
歧义的消除
,歧义类型
根据歧义现象的存在方式,可分为:
口头歧义
歧义
书面歧义
(
)_口头歧义——主要是由同音词造成的.
qīzhōng考试考得怎样 (期中/期终)
这个女人有点jiāoqì. (娇气/骄气)_
(
)书面歧义
根据歧义产生的根源,可分为:_
词汇歧义:在词汇层面产生的歧义
书面歧义
组合歧义:在句法组合层面产生的歧义
1.
词汇歧义——主要是由词的多义性引起的.
我去上课. (讲课/听课)
这些人多半儿是暨南大学的学生.(超过半数/大概)
语法组合歧义
2.
组合歧义
语义组合歧义
(1)
语法组合歧义
__词类不同产生的歧义.
饭不热了. (形容词/动词)
这篇文章你给我看看. (动词/介词)
他原来是教师. (语气副词/时间副词)
词和短语同形产生的歧义.
存粮多一点好.
进口苹果!
结构关系不同产生的歧义.
进口彩电 学习文件 (述宾关系/偏正关系)
学校医院 祖国人民 (偏正关系/联合关系)
想起来 说下去 (述宾关系/述补关系)
___结构层次不同产生的歧义
现 代 战 争 小 说
a.
_
偏 正
b.
偏 正
他 们 三 个 一 组
a. _
主 谓
b.
主 谓
有的时候,结构层次的不同要在第二层才能显现出来.
: 打死老虎的人
打 死 老 虎 的 人
a.
偏 正
述 宾_
b.
偏 正
述 正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歧义短语歧义的产生,既涉及到结
构层次方面,也涉及到结构关系方面.
安 徽 和 江 苏 的 部 分 地 区
a.
偏 正
b.
联 合
有的歧义短语歧义的产生,除了结构层次和结构关系的原因之外,还会涉及到词类的问题.
没 有 买 票 的
a.
述 宾_
b. "
"字结 构_
(2)
语义组合歧义
__语义关系不同产生的歧义
语义关系——是指隐藏在句法结构后面,由词语的语义范畴所建立起来的关系.
: "拍打"
施事 受者 工具 时间 处所 ……
语义关系不同产生的歧义
这个人谁都不认识.(这个人——施事/受事)
鸡不吃了. (——施事/受事)
提拔团长 (团长——受事/结果)
他拍打 (施事——动作)
拍打桌子 (动作——受事)
用手拍打 (工具——动作)
昨天拍打 (时间——动作)
在教室里拍打 (处所——动作)
语义指向不同产生的歧义
语义指向——指句法结构中的某一成分跟其他成分之间在语义上的联系.
他 砍 快 了.
他 砍 累 了.
他 砍 光 了 树.
他 把 刀 砍 钝 了. _
_
语义指向不同产生的歧义
他 在车厢上 贴 标语.
_
前指:他在车厢上+他贴标语
后指:他贴标语+标语在车厢上
_
我们学校 就 去 了 二十几个人.
前指:去的人多
后指:去的人少
歧义类型总结:
口头歧义
歧义 词汇歧义 词类不同产生的歧义
词和短语同形产生的歧义
书面歧义 语法组合歧义 结构关系不同产生的歧义
结构层次不同产生的歧义
组合歧义
语义关系不同产生的歧义
语义组合歧义
语义指向不同产生的歧义_
语境歧义——不是由于语言要素而是由于背景语境而
引起的歧义.
1:
"
缚而杀之,何如 "
(
《三国演义》第四回)
2:
大 炒 驴
饼 饼 肉
(
北京某饭馆玻璃橱窗上特色食品名)
,歧义格式
(1)
+
学习文件 表演节目 (述宾关系/偏正关系)
学习日语 表演杂技 (述宾关系)
学习园地 表演中心 (偏正关系)
歧义产生的条件:
A.
动词能够支配名词(动词为及物动词);
B.
动词能够修饰名词.
( 2)
1 + 2
学校医院 奶牛面包 (联合关系/偏正关系)
工人农民 语文数学 (联合关系)
教工宿舍 北京地图 (述宾关系)_
歧义产生的条件:
A."
1"可与"2"并列,它们是属于同一义类的事物;
B."
1"可以修饰"2"
(3)
+ 1 + +2
撞 倒 弟弟 的 自行车 爱 人民 的 总理
a.
述 宾 a. 述 宾
_ b.
偏 正 b. 偏 正
述 宾 述 宾
_
撞倒路边的自行车 爱北京的烤鸭 (述宾关系)
撞倒柱子的自行车 爱小猫的明明 (偏正关系)
_
歧义产生的条件:
A."
"能支配"1",也能支配"2";
B."
+1"能修饰"2"
C."
1"可以修饰"2"
(4)
+ +
打 死 老 虎 写 好 文 章
a.
述 宾 a. 述 宾
_ b.
述 宾 b. 述 宾_
增大音量 查清问题 ([述补]宾关系)
穿大棉袄 买新教材 (述宾[偏正]关系)_
歧义产生的条件:
A."
"能补充说明""的结果;
B."
"能修饰"".
(5)
数量 + 1 + 2
一 个 学生 的 建议 两个 学校 的 领导
a.
偏 正 偏 正
_b.
偏 正 偏 正_
一位学生的建议 两位学校的领导
一项学校的建议 两所学校的领导
歧义产生的条件:
A."
数量"既能修饰"1",也能修饰"2";
B."
1"能修饰"2"`
(6)
1+ + 2+ 3
哥哥 和 姐姐 的 朋友
a. |
| ||
|
| ||_
b. |
| | |
|
| | |_
哥哥和远房的姐姐 安徽和东边的江苏 (联合关系)
哥哥和姐姐的房间 安徽和江苏的农产品 (偏正关系)
歧义产生的条件:
A."
1"能与"2"并列;
B."
1"能与"2+3"并列.
(7)
1 + 在 名2 / + + 3
他 在桥上 画 画._
a.
他在桥上 + 他画画
b.
他画画 + 画在桥上_
我在黑板上写字 . 弟弟在火车上贴海报. (有歧义)
我在家里写字. 妈妈在飞机上看海. (2只指向名1)
我在轮胎里打气. 赵军在鼻孔里滴药. (2只指向名3)_
歧义产生的条件:
A."
1"""的施事,"3"""的受事;
B."
2"是处所词,"2 /"可以是"+3"动作发出以后"3"存在的处所,也可以仅仅是一个静态的位置,
"
3"存在于什么地方不清楚.
(8)
+ + / + /没有 +
连厂长也不认识. (有歧义)
连门卫都没看见. (有歧义)__
连厂长都没出席. 连王老师都不会. (""是施事)
连荔枝都不认识. 连茶都没喝. (""是受事)
歧义产生的条件是:
A."
"是表示人或动物的名词;
B."
"是及物动词,表示的动作既能由""发出,又能支配"".
,消除歧义的手段
(
)利用语音
1.
轻声.
我想起来了.
他爬过山没有
2.
重音.
他最喜欢游泳
他最喜欢游泳.
他最喜欢 游泳.
只好去一次了.
只好 去一次了.
只好去 一次了.
3.
停顿
1: 我讲不好.
我讲 不好.
我 讲不好._
2:一个半知识分子.
一个 半知识分子.
一个半 知识分子.
(
)改换词语或改变句式
1.
改换句法结构中的某个关键性词语.
参加会议的有三个医院的领导. (有歧义)
参加会议的有三所医院的领导. (无歧义)
参加会议的有三位医院的领导. (无歧义)
2._
变换句法成分的次序.
安徽和江苏的部分地区遭受了水灾.(有歧义)
江苏的部分地区和安徽遭受了水灾 (无歧义)
3._
变换句式.
台上摆着酒席 .(有歧义)
酒席摆在台上.
台上摆着酒席.
台上正在摆酒席.
(
)利用语境
_利用句子内部词语的语义制约消除歧义.
发现敌人的哨兵. (有歧义)
他就是那位发现敌人的哨兵. (无歧义)
我们在前方不远处发现敌人的哨兵. (无歧义)
__利用上下文的语义制约消除歧义.
鸡不吃了. (有歧义)
鸡不吃了,钻到鸡窝里去了. (无歧义)
鸡不吃了,我已经吃饱了. (无歧义)
利用交际时具体语境的制约(包括说话时具体的对象,
,身份等)消除歧义
顾客对服务员说:"我要炒肉丝."
学生出门时对家长说:"我去上课."
作业:
下列语句有的歧义,有的没有歧义.有歧义
,请指出歧义产生的原因.
1._
保留意见
2._
通知学生的条子.
3._
我们小组讨论.
4._
小张不要了.
5._
追得我满头是汗.
6._
他哪儿都不去.
7._
陈玲是前年生的孩子.
8._
喜欢的是他的妹妹.
9._
他们一个也不要.

地址:浙江外国语学院 电话: 邮编:310012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五角星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