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题
语用分析是把话语放在语言使用者和语言使用环境(语境)对它的制约中进行分析,为的是了解语用意义和话语的结构在这些制约下的变化,从而发现其中的规律。
由于语用是一个行为过程,由行为者、行为手段、行为环境、行为规则这样一些基本要素构成,所以,可以按如下模式进行语用分析:
在语言使用者和使用环境对话语(或语篇)的制约关系中:
第一,分析话语所具有的语用意义及话语(或语篇)的结构,并分析是哪些意义和形式的调整使语言的运用取得了最佳语用效果。
第二,再对语用意义、话语结构(或语篇结构)、语用效果进行分析,找出制约它们得以形成的语用规律。
二、请在下列语句中任选一句,要求为之假设五种不同的语境条件,然后说明从每一种语境条件出发,经过推理该语句可产生怎样的言外之意。
选择第2题进行分析。语境条件(1):小孩子想让父亲带他出去玩,于是对父亲说。推理命题:休息日是出去游玩、放松的时间。言外之意:今天父亲应该带小孩子出去玩。语境条件(2):领导布置任务时下级对领导说。推理命题:休息日不是工作时间。言外之意:今天不应给下属布置工作。语境条件(3):母亲想去银行取钱,儿子对她说。推理命题:休息日银行不开门。言外之意:今天取不到钱,改天再去。语境条件(4):父亲责备儿子睡懒觉,儿子对他说。推理命题:休息日是休息、放松的时间。言外之意:父亲应该容许儿子睡一会懒觉。语境条件(5):客人向主人告“打扰”时,主人对客人说。推理命题:休息日人们一般不忙,是放松的时间。言外之意:休息日来访不算是打扰。
三、什么是语境?请举例对言语交际中语境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
语境就是语言使用的环境,也是言语行为发生的环境。语境由上下文语境、现场语境、交际语境和背景知识语境构成。在言语交际中,语境对言语行为的生成、理解有重要作用,例如,从上面第二题的情况可以看出,同样一个句子,在五种不同的语境条件下,就可以有五种不同的语用意义。
例略。
思考题
一、有人把语境分为“狭义语境”和“广义语境”两大类,你同意吗?为什么?
狭义语境一般指上下文语境,广义语境一般指除上下文语境以外的其他语境,包括教材中提到的现场语境、交际语境和背景知识语境,是一种关于现实世界的认识。不同的言语行为对语境的依赖和利用是不一样的,对语境的不同分类有助于适应不同的研究需要。
二、为了能最大限度地让受话者理解自己的语用意图并产生最理想的效果,发话者可以采取哪些语用策略?
发话者除了通过语言的意义和形式外,还必须调动语言所有的修辞手段,包括语音的、词汇的、句法的,甚至文字的,来产生最理想的语用效果。此外还可以通过形体语言,包括眼神、手势等来帮助语用意图的表达。
三、受话者是如何通过关联性原则推求发话者的语用意图的?
人的认知心理具有关联性的特点,也就是把有待了解的新事物放在与其相关的事物中来认知。受话人也总是借助与语面意义相关联的语境知识来进行话语推理的。语境知识的关联性越强,受话人的理解越接近发话人的语用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