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课程资源> 电子教案
第四章-第十一节 句法语义的认知解释
2012/5/21 15:13:32

第十一节 句法语义的认知解释
                  
第九节 句法语义的认知解释
@
学习要点:
1.
了解语言与认知的关系
2.
了解认知解释最重要的三个方面:原型范畴,象似性原则,图形与背景
,语言与认知的关系
语言结构是认知过程的产物,它是在人对客观世界的感知和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语言交际时,表达或理解的一方对句法结构都有所选择.根据交际目的,反复运用某种结构形式就形成稳定的认知结构,这就是句法结构的认知基础.
认知角度对句法结构作出认知范畴的解释是认知语法研究的目的.语言活动受人类心理机制的制约,因此有许多普遍的规律,但由于语言类型上的差异,不同的语言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所以认知规律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
,原型范畴
科学研究,离不开分类,我们研究语法,就需要给词,短语,句子进行必要的分类.分类就需要有一定的可操作的标准.但是,我们所制定的标准,不论如何精细,如何准确,总是有些对象会发生问题.例如汉语里,名词和动词的界限似乎比较清楚,帽子,书包,树木,房子……都是名词,,,打扫,敲打……都是动词.但是实际上还是有一些词语,很难归类.比如:
动宾 偏正1 偏正2
(1)
学习英语 学习园地 理论学习
(2)
演出话剧 演出人员 文艺演出
(3)
研究科技 研究水平 历史研究
(4)
调查事故 调查表格 农村调查
"
学习,演出"等既可以带宾语,也可以修饰名词做定语,还可以接受名词修饰,后两者都是偏正短语.那么"学习"等到底是动词,还是名词还是名动词 这说明,"帽子,书包"等属于典型的名词,","属于典型的动词."学习,演出"等就不是典型的名词或动词.
在自然界,同样也存在这样的情况,麻雀,燕子是典型的鸟类,而鸵鸟,,鸭就不是典型的鸟类.因此,我们在给语言成分或现象分类时,首先需要树立起"原型范畴",建立起核心的成员集合.所谓原型范畴是指具有该类范畴典型属性和特点的成员的集合.在原型和非原型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从最典型成员到最不典型成员,按照典型程度的高低逐步过渡,从而形成一个连续统.
例如:部分名词,可以直接受动量词修饰,叫做"动量动态名词".
(1)
一阵雨 一阵风 一阵雪
(2)
一顿饭 一顿点心 一顿皮鞭
(3)
一场球赛 一场战争 一场京剧
(4)
一次宴会 一次灾难 一次机会
还有部分名词,可以带着"""",表示动态,叫做"时间动态名词".例如:
(5)
雨前——雨后 球赛前——球赛后
(6)
饭前——饭后 战争前——战争后
(7)
会前——会后 假期前——假期后
还有部分名词,可以进入"正在……之中"的框架,叫做"进行动态名词".例如:
(8)
球赛正在进行之中
(9)
战争正在进行之中
(10)
会议正在进行之中
(11)
手术正在进行之中
尽管",","战争,球赛"以及"会议,手术"等都是名词,但是它们的属性实际上还是跟一般的典型名词有区别.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建立起一个名词动态性程度的连续统,假设从A点到E,为一根横轴,中间可以分为B,C,D三个点.
静态 100 75 50 25 0
        A B C D E
动态 0 25 50 75 100
A
是典型的静态名词[静态100% 动态0%],E是典型的动词[静态0% 动态100%],静态因素跟动态因素互为消长:当静态成分增长,相应的动态成分就减少;当动态成分增长,相应的静态成分就减少.原型范畴的建立,可以帮助我们认清,以典型成员为核心,它的外围,实际上排列着程度不等的非典型成员,这将有助于我们认识到在两个或几个典型集合之间存在着过渡地带.这样我们在给语法成分或者语法现象分类时就可以采取柔性处理,而不是刚性处理.
,象似性原则
世界上事物与事物之间往往存在某种联系,其中很重要的一个联系就是象似性,即两个事物之间,或者某部分外形,
或者某种属性,或者某种特点比较相似,我们就把这种联系称之为象似性关系.我们在认识某个事物时,往往利用凸现
的事物去认识比较隐蔽的事物,利用已知的事物去认识未知的事物.借助于象似性原则,我们主要采用了转喻和隐喻的方法.
1 .
转喻
转喻:依赖于AB的临近性与关联性,A看作相关的B.属于同一个认知域的转指,用局部指称整体,用来源指称结果等.比如一个国家的首都往往是该国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也是政府的所在地,所以,用首都来替代整个国家是个惯例,好比"国际上非常重视北京的声音",其中的"北京"实际上就是指代中国.再如:
(1)
我们去吃火锅.
(2)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
火锅"指代的是"火锅"里的食物."",""指代的是依靠""""所获得的食物.
2.
隐喻
隐喻:利用具体,生动,常用,熟悉的概念来隐喻比较抽象,陌生,难以理解的概念.比如把利好的股市叫做"牛市",把不景气的股市叫做"熊市".再比如有关军事的说法转述到一般工作中来:文教战线,体育战线,科学堡垒,抗旱第一线,第三梯队等等.最明显的是把空间隐喻为时间.例如:
(1)
春节即将到来.
(2)
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
(3)
他在这里工作了前后三十年.
,图形与背景
我们感知两个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时,往往把一个事物A作为直接对象"图形",而把另外一个事物B当作"背景".图形又叫"目的物"",背景又叫"参照物".图形的特点是:凸现的,较小的,居于中心位置的,可移动的,容易引起注意的,容易辨认的;而背景的特点是:不凸现的,较大的,居于边缘位置的,静态的,不容易引起注意,不容易辨认的. 我们观察事物,可以从图形到背景,也可以从背景到图形.这里显然存在两种不同的途径.
例如:
(1)
亭子在湖中心. 人造湖在公园中央.
(2)
旅游团住在度假村里. 度假村坐落在山脚下.
(3)
湖中心有个亭子. 公园中央有个人造湖.
(4)
度假村里住着旅游团. 山脚下建了个度假村.
图形与背景有的可以转换,有的不能转换.
比如:
(1)
小学在超市的右边.——超市在小学的左边.
(2)
跳水台在游泳池左边.——* 游泳池在跳水台右边

地址:浙江外国语学院 电话: 邮编:310012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五角星科技